幾回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章 招收私兵,漢末之天下,幾回春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多謝蔡公。”劉凡謝道。
這時,衛覬上前一步,對劉凡一禮,道:“西秦亭侯救濟百姓,乃天下之幸,衛府當出萬金和糧食三萬石供西秦侯府,已盡綿薄之力。”
人都是有私心的,若是讓衛覬把良田萬頃都分給佃農,他根本捨不得。能拿出來黃金萬兩和糧食三萬石說明衛覬還是很有風度的,不愧是將來的海內大儒。
劉凡重活一世,很多事情已經放下了。他要的只是百姓富足,天下太平,征戰四夷,萬國來賀。
“多謝衛兄。”劉凡回禮感謝。
劉凡已經向劉遇瞭解到了西秦侯府雖然頗有資產,但是糧食不到萬石,遠遠使流民支援不到屯田後糧食豐收的那一刻。河內郡和河南郡現在還在饑荒,據說已經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若是他們聽說河東有糧食供應,肯定會源源不斷的往河東郡趕。衛覬拿出如此多的錢糧,到時候真的可以解燃眉之急,要是整個河東郡的世家豪強,或者說整個天下的世家豪強都和衛覬一樣,天下哪裡還有百姓離鄉,餓殍遍地的場面?
“吾家鄉陳留圉縣雖有土地,但自從全家搬至安邑以後便給了鄉鄰耕種。現在眼看災民遍地,但無能為力啊!”看到自己的學生衛覬那麼豪爽,蔡邕有些不自然。
蔡邕不是世家大族出身,被罷官歸田以後只能靠以前的積蓄和教導學生過日子。
但薑還是老的辣,蔡邕就是比衛覬想的多:“卿可知坐吃山空乎!”
“吾可帶領流民一邊建屋,一邊開墾荒野,屯田造地,春來播種,秋來收穫。怎會坐吃山空耶?”劉凡笑道。
劉凡隨意而從容的話再次讓蔡邕和衛覬震撼。
因為這個時代還沒有屯田這個說法,最早創立屯田制的人是曹操。
……
夕陽漸落時,劉凡把蔡邕和衛覬送出侯府。
蔡邕和衛覬上了馬車上以後,蔡邕把馬車上的窗簾掀起,又望了西秦侯府一眼。
“伯儒,劉凡有經天緯地之才,定國安邦只能,為何偏要棄文不用,反而從武。”蔡邕惋惜的對衛覬道。
“劉凡目光深遠,或許從武比從文更適合他,或許他已經猜到了什麼?不管如何,他的才能,我生平僅見。”衛覬一臉的佩服,透過兩個時辰的交談,他感覺劉凡的學識就像海一樣,無窮無盡。面對他滔滔不絕的言論,衛覬感覺自己就像是海上的小舟。
劉凡與蔡邕和衛覬交談的都是後來的精華理論,說一遍,就讓人腦洞大開。在感觸良多的同時,又妙不可言。
“才十六歲啊,只比琰兒大一歲。”蔡邕說了一句略有深意的話。
衛覬鬱悶,您不是看好我那勤奮好學的弟弟衛仲道嗎,怎麼又改變主意了。可是一想自己弟弟才子的身份和劉凡一比就是笑話,就不再多言。
劉凡送走蔡邕以後,就叫來劉遇,告訴他衛覬這幾日會送來無數錢糧,讓他準備接收。另告訴劉遇屯田的事。
“劉叔,你讓劉江在安置流民的時候選取精壯之士,許以錢糧,用為私兵,多少不限。至於戰甲兵器我會找人去做。”雖然說周圍沒人,但劉凡還是壓低聲音對劉遇說道。
劉遇大吃一驚,特別是聽到多少不限這四個字,主人這是要幹什麼。
在漢末,甚至縱觀漢朝四百年,世家大族幾乎都有私兵,只是平時稱為護院,食客或者是私下的佃農。
說完這句話,劉凡轉身離開,一天不見關羽了,他必須要去聯絡一下感情。
劉凡來到關羽的房外,因為天色已黑,關羽屋內點了蠟燭,劉凡隔著牆就能看到一個身影捧著竹簡跪坐在床上。
劉凡敲門後而入。
“今日甚忙,不能與雲長兄暢飲一天,特來賠罪。”一進房門,劉凡就向關羽告罪道。
關羽連忙放下手中的春秋,從床上下來,道:“公子何罪?聽聞公子分田佃戶,救助流民。這是何等的大善?吾打算明日就前往涿郡,不再麻煩公子。”
“雲長兄此言,可是吾招待不周乎。”劉凡佯裝生氣。
“公子請吾入住,頓頓有酒,餐餐有肉,哪有招待不周?”聽到劉凡的話,關羽連忙反駁。
“哈哈,即是招待周全,那就再讓吾盡幾天地主之誼,吾這幾日還想與雲長兄多交流交流兵法,以免以後分別多有遺憾。”劉凡哈哈一笑,不容拒絕的說道。
“那就再叨擾幾日了。”
劉凡都這樣說了,關羽自然盛情難卻。
“聽劉叔說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