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俠獨孤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6章 戰爭之神,明末中興路,女俠獨孤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有句話叫做火炮乃戰爭之神,可相比一戰時代火炮造成的傷亡才成為主流的西方,古時中國軍的火力核心似乎在更早的時候就變成了火炮。也許是萬曆援朝的時候,也許明成祖北伐的時候就已經是如此了。
金屬加工能力因為鐵礦的問題還有工匠待遇乃至重視程度的問題,其實長期以來單兵火器都是明清時期古代中國軍的短板。再加上缺乏比較完善的西方技術輸入而僅僅是依靠自身的力量防制火繩槍,導致從明代到清代,單兵火器上的質量和普及率方面東方不僅僅遠遠遜色於西方,甚至明顯遜色於東瀛乃至很多東南亞國家。與此對應的,因為在火藥的規模備制方面還多少有一些突出技巧,並在很早的時候就完善來還算靠譜的火力思想,火炮在軍隊中卻長期以來都是火力上的核心之一。
當然在以前的時候,更多不過是元代禁武導致的民間弓弩體系衰敗之下的一種替代品罷了。總的來說萬曆援朝的時候火炮能夠壓倒火繩槍的作用更多的情況下不過是在低水準的兵源之下比爛罷了。
可是當火炮的身管效率在新的時代被不斷的挖掘,並在製造方面不惜成本材料,同等身管的火炮威力開始提高到過去五到十倍左右的水平。再加上射術方面的改進,綜合效能幾乎提高為原來的幾十倍之多,除了蕭軒所率領的精銳部隊,在任何其他軍隊中火炮的作用都開始越來越明顯起來。
如果說步兵乃至步騎之間的交鋒是充滿變數的,士氣的起伏、精銳的分配都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戰役的結果,那麼當炮兵提前成為火力的骨幹和核心之後,一切似乎都開始變得那樣簡單而非玄學起來。雖然軍隊的質量和表現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但戰爭本身卻變得越來越可以計算、可以琢磨了。
不同於南方那些民風強悍的部族在血海深仇之下組織的反擊,這一次客地作戰的莫臥爾叛軍聯軍明顯在損失承受力方面沒有那麼強,在猛烈的火力之下傷亡損失還不到一成左右的時候,潰敗的跡象就已經顯現了。上萬名騎兵面對在火力的打擊之後已經失去了戰意的二三十萬潰逃之敵幾乎形成了一邊倒的追殺,最終讓十多萬敵人不是被屠殺就是做了俘虜。如果不是這似乎是冬季的時節,德里一帶的氣候仍然十分炎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馬力,幾乎可以完全確定這一次集兵而來的強敵很有可能遭到殲滅性的打擊。
不過即便是這樣的大敗,帶來的影響也遠遠超乎了預料。如果說沙賈汗在之前還有趁起兩敗俱傷收漁翁之利的想法,而在這個時候卻再也沒有這樣的想法了。
河中而來的援兵按照蕭軒的叮囑和安排,在對待沙賈汗方面還是始終秉著最大的懷疑態度和警惕的,因此在大戰之後只是在城外稍做休整,就展開了針對潰逃之敵的掃蕩,並沒有在德里城附近停留太長的時間。就這樣,一場清剿作戰不僅在德里南方展開,在北方也以持續更長影響更廣的方式展開了。
當然,此時的蕭軒在率領隊伍於持續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展開的摧枯拉朽一般的掃蕩,兵器屠戮了數以百萬計的南部各地民風強悍的當地人口之後,整個南部不少高原民族都在這樣的清剿作戰中元氣大傷。
同時,絕境帶來的危亡意識乃至主力的回援再一次的掀起了不少地方的抵抗高潮,從三萬人到十餘岸人不等的多股力量最終聯合起來,再一次組成了規模多達二三十萬左右的大軍展開了報復性圍攻。
做為人口龐大的南亞大陸在這時候的戰爭潛力也開始初露端倪,如果是針對朝鮮或東瀛那樣的國家展開攻略,或許一兩次這種規模的決定性戰役就可以真正的鼎定乃至征服那些地區,可是在遠征部隊這一次出戰連續打垮兩個二三十萬人的集團外加多個幾萬人的集團之後,整個莫臥爾乃至周邊對抗決心竟然依舊沒有被打垮。這似乎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為什麼即便是歷史上的英國人要征服整個印度也花費了上百年的時間,很顯然:要在短期內讓整個巔峰時代的莫臥爾徹底傀儡化,並不比歷史上的滿人入中原所要打的殲滅戰少太多。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蕭軒也就不再耽擱時間,控制了海得拉巴一帶之後,整個隊伍也繳獲了不少優良的硝礦,彈藥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補充。接下來的作戰,為了追求以最快的速度給敵軍以最大限度上打擊,大軍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分兵作戰。以三四個左右的普通團戰鬥群,乃至新親衛營衛核心的精銳力量組成了四個作戰集團,在隨後不過三天時間內的四次規模戰鬥中給予總共三十多萬規模的南部強敵再一次帶來殲滅性的打擊,戰場擊斃再加上俘虜處決了近二十萬人之後,再一次於更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