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5章 巫術科學,術醫,刀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龍大膽翻看了幾頁,皺眉道,“他們把屍體血液放空了,重新灌注了血液,而且是體外迴圈。”
林若谷奇怪道,“什麼是體外迴圈?”
龍大膽解釋道,“體外迴圈,是指應用人工管道將人體大血管與人工心肺機連線,從靜脈系統引出靜脈血,並在體外氧合,再經血泵將氧合血輸回動脈系統的全過程,又稱心肺轉流,主要應用於心臟和大血管手術。這種技術根本不能在20世紀初出現。但從這圖上的圖示來看,確實和體外迴圈的模式類似。”
“不但如此,還有其他的。”契塔洛夫點頭道,“當時動用了很多通古斯的薩滿術者,自願獻出血液,以維持這次看起來荒誕的屍體復生試驗,當然我外曾祖父等人當時,還是用看待某種儀式的方式來看待此事的。”
“他們還分了血型。”龍大膽翻看了一下筆記吃驚地道,“居然還採用O型血。可是當時血液研究才剛起步,剛開始分出三大基礎血型。”
“這有什麼講究麼?”林若谷皺眉道。
契塔洛夫搖頭道,“雖然現在,ABO血型體系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生理常識,但它的發現以及應用不過短短百年。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發現,也讓發現者在1930年獨攬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事實上,血型也真沒想象的那麼簡單。
實際上早在文藝復興之前,就一直許多醫生渴望能用血液來救治失血過多的病人。
但在醫學不發達的時候,更多是歸為一個瘋狂的幻想,誰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嘗試。直到16世紀,一位法國醫生丹尼斯為了救人,大膽地將羊身上的血液注射進一個瘋子體內。但不一會兒,他立馬出現發燒、嘔吐,尿血等症狀。
慌亂而又救人心切的丹尼斯做了個愚蠢的決定:給他打多一針血之後,結果這位可憐的瘋子當場斃命。而這位醫生也被死者的家屬纏得身敗名裂。醫學界自此之後也不敢再進行輸血治療。
可有一位叫詹姆斯·布倫德爾的英國醫生總要眼睜睜地看著孕婦分娩時因失血過多而死亡。
一天夜裡,他夢見滿身是血的死者一直逼問他:“為什麼不想辦法救我和我的孩子一命?”他半夜驚醒之後,懷著愧疚之心重拾了丹尼斯對輸血治療的嘗試。
他發現之前那些醫生輸的都是獸血,治人當然要用人血才合理。
此後,布倫德爾大膽地往那些病入膏肓的患者體內傾注健康人的血液。在他前後進行的10次輸血手術中,竟有4例病患神奇般地存活了下來。為了挽救生命垂危的失血病患,一些醫生冒著巨大的風險開始嘗試輸血手術,積累治療經驗。
但無論操作規範與否,輸血治療的效果總是兩極分化,成功的案例非常順利,但失敗的會出現嚴重不適反應,甚至立馬斃命。
一開始,有人認為這也許是輸血過程中由細菌感染引起的,醫生們就嚴格採用無菌術,可杜絕了細菌感染以後,絲毫也不能改變現狀。緊接著,醫生們覺得這可能是血液凝結造成的,可當他們千方百計地找到防止血液凝結的物質後,死亡的案例依舊在那裡,不增不減,不來不去。
究竟生與死的奧秘到底在哪裡呢?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一般正常的醫療手段,總有介於大成功和大失敗之間的情況發生;但輸血治療就是出現了這麼極端:不是起死回生,就是嚴重不適,甚至一針斃了命。
因此,醫生們只好將辛苦發現的血液凝結當做是某種病理症狀,是沒有辦法改變的。
然而,有一位叫蘭茨坦納的病理學家在解剖屍體時對血液凝結現象發起了深思。
他揣摩道,當兩個健康人的血液混合會發生什麼情況呢?如果同樣也有的話,這裡面會不會存在著某種特殊的規律?
帶著一系列的疑問,蘭茨坦納從自己和5名同事身上採取血液。他想看看,這6個人中,彼此的血液混合以後,究竟會有什麼變化。
於是他耐心地將6人的血液分離成淡黃色的血清和鮮紅色的紅細胞兩部分。他在一個容器裡取6份來自同一人的血清,再把每個人血液裡的紅細胞分別滴入血清。很快,一個奇特的現象出現了:有幾份血清滴入紅細胞後,呈現均勻一致的淡紅色;
而另幾滴血清裡滴入的紅細胞卻凝結成絮團狀,紅色的凝塊散佈在淡黃色的血清裡,形成鮮明的對比。
儘管不明所以,但他把凡是滴入紅細胞後出現絮狀凝集的,用+號表示,不出現凝集的,就用-號表示,並一一記錄在一張表上。蘭茨坦納為此激動不已,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