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章 回京(四),盛京,淺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霖目不斜視地望著手中的空白笏板,“臣言不違禮制,僅能說明燕世子可為王。但除了禮,我朝還有律。我朝律法對親王爵規定有三,一,皇子,二,世襲,三,有功。燕世子珩既非皇子,其父燕王又正當壯年,便只能論功了。敢問皇上,燕世子何功之有?”
皇帝道,“此次與北戎和談,景西功不可沒。他在漠北三年,遏制災後瘟疫,戰時穩定後方,還為我大魏發掘了礦藏,養出了不輸蠻人的精良戰馬,這還不夠?”
楊霖頷首,“如此說來,燕世子的確有功。”
君臣相交二十載,老皇帝太熟悉楊霖了,聽他一說此話,便知他還有後話。
果不其然,只聽楊霖平靜道,“如果臣沒記錯,當初燕世子赴漠北,有兩個差事。一則代君巡視,二則代領北境政事。北境府自老太守被北戎賊寇殘忍殺害至今,未曾有一任太守上任足一旬,北境政務,燕世子責無旁貸。皇上所言之功是功,但絕大部分也是應盡之責。燕世子盡職盡責,若是一方大員,三年考評可得一上等,但也遠不夠越級晉升。蘇大人,霖此言可對?”
主轄吏部的蘇懷遠:“……對。”
皇帝:“……”
眾臣:“……”
行吧,潑天的功勞被您一句職責之內抹了,楊相公您可真是什麼都敢往外說。
聽懂了他什麼意思的老皇帝臉『色』微妙,“直說你何意。”
楊霖不卑不亢,“回皇上,臣還是那句話,贊成封賞燕世子。然考慮到禮律,加之我大魏開國至今均無父子同朝為親王的先例,為不寒功臣之心,可能需要為燕世子換個封號,比如……咸陽或臨安之類。”
單字為親,雙字為郡,話說到這份上,不少人已經明白過來,楊相公是想把季景西的親王爵直接擼成郡王了。
再一品,妙啊!
如此一來,奪嫡的還是那幾個人,壓住了季景西過盛的勢頭,又不會全然磨滅對方的政績。更重要的是,給這個已經被幾位皇子攪得夠『亂』的朝堂爭取到了觀察、喘息的時間。
入場也要講基本法,毫無先兆上來就是一個親王,著實讓人無法接受,郡王倒是勉強可以。
幾乎是立刻地,陸鴻出列道,“臣附議!”
蘇懷遠也迅速反應過來,“臣也附議!”
頭一次,三位相公大人的意見出奇一致,眾臣默默消化著這一奇觀,也紛紛出聲附和起來。
楊霖抬頭看了一眼沉默不語的皇帝。
他們這位陛下的心思向來難測,但欲抑先揚的手段卻已經不止用過一次。
楊霖相信自己的判斷,在他看來,季景西在北境鬧出的動靜太大了,這其中必然有他與皇上私下達成的協議,否則不可能如此明目張膽。
但這個邊線在哪?皇上能忍他做到什麼地步?季景西又是否已經越界了?
楊霖說完自己贊成封王那句話之後便在等,當他沒等到皇上的阻攔時,就篤定了自己的猜測:對方也在頭疼如何安置季景西。
這件事既不能做的太難看,以免寒了那些同樣為國為民治理地方的官員的心,也不能把季景西捧得太高,以防養虎為患。
不提官階,只提封爵是其一,其二便是封什麼爵。
郡王是皇上能接受的底線,也是他楊霖的底線——他也不想那小子太囂張。
當然,楊霖冷漠地想,這其中興許還包含著皇上對燕親王府年復一年從不減少的猜忌。推季景西出去,讓他在皇子相爭中被消耗,或是敗,或是勝,於皇上而言都是好事。
就這樣,朝中多了一位郡王爺,封號幾經討論後定為臨安。聖旨在朝議後不久便到了燕親王府,前來宣旨的正是剛從勤政殿出來的楊霖——
顯然,皇帝還在在意自己被當眾打臉的事,親王變郡王,誰提議的誰解釋。
季景西早上從宮裡出來後便徑直回了王府,得知聖旨到,他並不意外,還在不慌不忙地指揮著無雪挪一扇屏風。無風衝進秋水苑,見自家主子還在晃『蕩』,簡直一個頭兩個大,“主子您快點!”
“急什麼。”季景西頭也不抬。
無風想哭,“前來宣旨的是楊相公。”
季景西頓時手一抖。
誰???
急匆匆趕到前院,季景西在門口穩了穩氣息才踏進去。緊張不已地走到前廳,還沒來得及開口,便聽楊霖公事公辦道,“燕世子接旨。”
季景西連忙乖乖跪地。
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