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1章 風雲起,盛京,淺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工部尚書府與信國公府素無交集,朝堂上又隱隱對立,而今突然要議親,放在平日定會引起不小動盪,可偏偏眼下竟無人在意。
箇中緣由,一來是賀家行得低調,二則恰好有更令人矚目之事蓋過了風頭。
那便是臨安郡王妃楊繾的賞花宴。
楊繾這個人,如今在盛京城達官顯貴圈裡的風評甚是可怕——出身貴,才華盛,文能毓秀臺上把人罵吐血,武能碧溪谷一箭絕殺叛將司凌,未出閣前就幹出過南郊獵場提劍逼脅滿帳皇子親王的狂事,成親後進化得更加可怕,鳳棲山重傷之下都能絕地反掣發瘋的蘇襄。
提起她,眾人第一想到的,此人極不好惹,官場上最好避其鋒芒。
直到她宣佈要辦賞花宴,滿京城上下才驀然醍醐灌頂,後知後覺意識到她還是燕親王府的未來當家主母。
什麼?楊又謹居然還是個後宅婦人?
且不提她還在做姑娘時便鮮少參加宴會,想見這位一面還不如等年終宮宴,單說她嫁為人婦後到現在半年光景,眾人有印象的、她參加宴會的次數,居然有且僅有一次,東道主還是她知己好友瑞王妃。
如今她竟然主動辦賞花宴了?!
訊息傳出,幾乎一夜之間宴帖便成了萬金難求的稀罕物。
眾人才不管這天寒地凍的哪來的花賞,也沒有人真衝著賞花去的,單純就是不想錯過這場罕事。畢竟人人皆知楊又謹不喜鬧,萬一這賞花宴也只辦一次呢?那誰若是得幸出席,可就是一輩子的談資了。
但很快有訊息傳出,明城縣君辦賞花宴不假,可宴名為賞花,實則是一場慈善義賣,宴帖的附帖上明明白白寫著為了賑災:當日義賣的所有東西皆出自東道主及受邀賓客,所得善款也將全數捐出,作為賑撫戰事和雪災中受難的百姓之用。
賑災……賑災好啊!
善舉本就能揚名,若加上發起者乃楊又謹,這件事本身就多了幾分政治意味。受邀的夫人小姐們也許不是人人都參得透其中玄妙,但卻不妨礙她們給自個兒掙臉面。
義賣義賣,不管是賣還是買,都關乎面子。
燕親王府的賞花宴便是在這樣一種微妙的氛圍裡開始,又出人意料地順當結束,當日所籌十萬兩白銀翌日便被送進了戶部,負責接洽的不是旁人,正是五位宰輔之一的徐翰。
這讓那些等著參楊繾一本的言官們各個傻了眼。
……說好的戶部是臨安郡王囊中之物呢?他們那寫滿了“以公謀私”、“中飽私囊”的參本都要遞進集賢閣了,怎麼中途換人了?
徐相公誰敢參?那可是御史出身、耿直的連陛下都頭疼的人,參他不會說話可以,參他貪腐?徐相公分分鐘把他家用了二十年的破爛灶頭懟你臉上你信不信?
好在不久徐相公便藉著旁人之口給眾人解了惑:明城縣君說啦,她父親掌轄戶部,夫君又監國,於情於理都該避嫌,萬不可將義籌銀兩經二人之手,所以親自上門求老夫幫忙。既然縣君信任徐某,徐某當然也不會辜負啦,定會把善銀用於賑撫百姓,爭取讓大家都過個好年。
這還沒完,徐翰還將楊繾交予他的善款明細公佈出去,哪家夫人大方捐款,哪家小姐大義出資,全都明白寫在上頭,還派人專門在張榜處大聲宣讀,廣為傳播。百姓們大為感動,凡在榜的,皆被誇得天上有地上無,就連宮裡的貴人們都知曉了此事,慈鳳殿太后娘娘更是親下懿旨嘉獎了榜上有名的前幾戶人家,可謂出了大風頭。
這下,參加了義賣會的各個大呼慶幸,紛紛去帖感謝楊繾,而沒能參與的則俱扼腕不已。
誰不想有個好名聲呢。
一時間燕親王府的拜帖如雪花般飛來,全都是希望楊繾趕在年節前再辦一場義賣會的呼聲。
事情的走向還算不出楊繾預料,她也的確做好了再辦一場的打算。
年節前,各家各府都要盤賬,地方上的官員們亦是能回的回,不能回的也派了心腹帶禮單進京,富商們亦要趁節前這段時間與貴人們走動一二,這是最適合薅羊毛的時候。
賞花宴只是投石問路,她真正的目標,是上述這群人。
她打算借筆墨軒年前最後一場鑑寶會之機,將薅羊毛之舉擴至整個盛京城。
然而還沒等楊繾著手去做,風雲不測,自己這邊先出了問題,以至於不得不暫時將計劃擱淺。
楊繾突然暈倒的訊息第一時間傳進集賢閣,驚得季景西險些當場踢翻桌案,二話不說撂下公務往回趕,火急火燎衝進秋水苑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