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5章 書信傳密,盛京,淺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臨近年關,盛京城迎來了數年不遇的雪,讓這個本就不好過的冬季越發難熬。
一夜之間許多民房被積厚的雪壓垮,驚魂未定中的盛京百姓猝不及防迎來了新一輪的災,而帝駕尚在外,城中無主事者,公主遇難的訊息又悄然傳開,加上叛賊逃竄、流民增多、周邊隱隱不穩,整個都城上空都飄蕩著難言的壓抑。
混亂之下,楚王季珏、瑞王季琤、臨安郡王季景西三位天潢貴胄終於在眾臣的請願中摒棄前嫌,頂著抗旨殺頭的巨大壓力,近乎眾望所歸地毅然扛起了主事大旗。
只是這次,坐在議事廳裡的人不再是楚王季珏,而是季珩季景西。
一個親王世子,居然壓過了兩位理政的皇子親王,而兩位親王不僅沒有異議,還頗為配合地任他差遣……乍看簡直不可思議。
京中文武官員們雖嘴上不說,實則都不傻——這哪是兩位殿下心胸開闊,這是在把景小王爺架火上烤啊。
日前那催命般的數道聖旨尚歷歷在目,皇帝儼然將對三人的猜忌擺在了檯面上,有廢太子季珪謀反在前,這時候誰為出頭鳥誰便倒黴,主事之人稍有不慎便會被按上謀逆大罪,沒看楚王都急惶惶搬出太極殿了嗎?
可偏偏眼下盛京水深火熱,在當朝國君和集賢閣閣老們皆缺位的情況下,迫切需要一個人站出來扛起停滯的朝廷,這個人,魄力、能力、權勢、身份缺一不可。
百官最為屬意的當然是兩位皇子殿下,但換做景小王爺也不是不行,一來姓季,二來其父也曾監國理政——實際上,他的資歷甚至比兩位王爺更豐富。
熟悉小王爺的官員們自是早早知曉這位的能力,而對此存疑、甚至不看好的官員,也在後者隨後的雷厲風行、大刀闊斧中漸漸體會到了一絲微妙的驚豔。
面對短短几日便走上正軌的盛京,出自季景西手的那套梳理政事、救災定勢的手段,簡直爐火純青,效率奇高!
百官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臨安郡王季景西,真的是眼下最合適的主事人了!
他可是從天災戰禍疫病中走出來的北境王啊。
————
“……所以如今景西有些脫不開身,我從王府出來時他還被埋在政務裡,又謹熬的熱湯放冷了也沒空喝一口,只來得及交代我給你帶些解悶兒的東西,讓我轉告你,他今兒來不了了,回頭得空再來看你。”
清清冷冷的國師塔中,上好的銀屑炭將這一層空間燻得暖烘烘的,只露了小細縫的窗戶將凜冽的寒冬隔絕在外,卻又貼心地留了一抹雪景,給病中之人沉悶的日子裡添上些靈動妙意。
袁錚熟門熟路地將炭火撥旺,執藥罐倒出一碗黑乎乎的藥汁來,端到床榻前,柔聲對榻上的人道,“我扶你起來喝藥。”
榻上人沉默地看過來,瘦得厲害的臉上沒有分毫表情,眼神冰涼地對上他,須臾後又無情移開。
袁錚反應平靜。
這幾日他已習慣了對方的冷待,從最初的無措、到難過、到全盤接受,只用了短短半天,之後心中便再無動盪。他牢記著孟斐然和溫子青的所有交代,對方該吃的藥,該處理的傷,他當軍令來執行,並不因對方的態度而動搖分毫。
他就是這樣的性子,執拗,耿直,一根筋到底。
例行打過招呼,袁錚親自上手,不容拒絕又小心翼翼地將床榻上的人抱起,坐上床頭,一條手臂圈著人,另一手端藥,從背後半擁半抱地一勺一勺將藥汁喂到她嘴邊。
“我一直贊同景西的一條人生道理,喝藥不能一勺一勺喝,沒有哪個大夫的藥是好喝的。”他一邊給人喂著湯藥,一邊估摸著溫度,覺著差不多了,便試探著勸懷裡人,“你的嬤嬤說你最是怕苦,碗裡的不燙了,一鼓作氣喝掉好不好?”仟千仦哾
季君雅哪抗爭得過他,早兩日前便在喝藥這件事上妥協了,雖還是不說話,但至少不排斥他喂藥。她也著實想早些結束這一尷尬的環節,索性接過藥碗,乾脆地一口氣喝乾。
袁錚悄然鬆了口氣,重新將她安置好,這才端了藥碗出去。
燕騎在塔外值守,溫子青隨楊繾回了國公府,這個時辰還不到孟斐然看診的時候,整座塔裡只有他們二人,所有事都要袁錚親力親為。他雖貴為鎮北王世子,伺候人是頭一回,但多年軍旅生涯令他並不在意,看起來還有些樂在其中。
三層塔上安安靜靜,季君雅卻仍能聽見一些瑣碎的動靜,尺度把握得剛好,不至於吵到她,卻又剛好能令她知道他沒走遠。
很安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