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8章 縱我,盛京,淺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繾沉思,“兩處都很好,我亦無左見。”
楊緒豐生性沉穩,踏實牢靠,這些年先後輔佐楊緒塵、楊緒南處理族務,逐漸顯露出極好的操持庶務之能,於文史一途反倒平平。但“平平”,也是同楊緒塵、楊繾相比,楊家子雖各有長,但基礎卻都牢靠,哪怕不出眾,卻也不拖後腿。
從翰林到弘文,楊緒豐非是不爭,不過是局勢使然,加之他意不在此,遲早要換路子,自然不欲多花心思。
說起來倒是同徐衿有些相似,太僕寺不適合他,如今入吏部,才是真正如魚得水。
本朝太府寺轄倉廩、平準、漕運等職,亦有據戶部令行事之能,而戶部掌財政稅賦,同樣是適合楊緒豐的去處,倒是與季景西的想法不謀而合。只是目前戶部雖尚書之位空缺,卻仍屬楊霖直屬管轄,依照律法需得父子迴避,楊緒豐若想進戶部,楊霖便得將戶部交出去。
楊緒豐也知以他的資歷入戶至多是個郎中,若為此便讓父親迴避,太得不償失,是以更意屬太府寺。
“妹夫可有同你說陛下近來頻繁召見父親?”楊緒豐問,“許還為是了大哥入仕一事。”
楊繾微微蹙眉,“又來?”
隨著楊緒塵一丈峰歸來,身子骨日漸轉好已是不爭事實,也不知哪位在魏帝面前提了一嘴,導致那老頭子一再試探。可信國公府塵世子乃舉世矚目的天之驕子,入朝一事萬不可等閒待之,首先就繞不過楊霖那一關。可惜楊霖彷彿聾了瞎了,不僅避而不談,轉頭還把人打發去了山東“散心”。
如今又舊事重提。
“父親應了?”
楊緒豐搖頭,“並未,父親言,此事端看大哥意願。”
以楊緒塵之能,他的起/點只會比楊緒冉還高,可朝中任何要職都牽扯各方勢力不說,想坐穩也得費心力。楊家人不擔憂楊緒塵之能,怕的是他勞心傷神,畢竟哪怕身體好起來了,他到底還是個病人,病根一日不去,一日就放不下心來。
楊繾倒是覺得大哥去戶部很好,可著實太累。六部瑣事繁多,哪處都不空閒,但掛個閒職又說不過去,楊緒塵是楊家臉面,謀個低位是作踐誰呢?
“皇上既然召見父親,怕是已有想法。”她道。
“阿離不妨猜猜。”楊緒豐賣了個無傷大雅的關子,“說出來嚇死個人。”
楊繾循著慣例一連說了幾個四品上的職,得到的答案都是沒猜中,不禁心下驚疑,索性也沒了再猜的耐性,便隨口玩笑道,“難道還能是集賢閣內侍郎不成?”
楊緒豐這回挑了眉。
“騙人的吧!”楊繾一看對面人的神色,便知自己猜中了,整個人瞬時不好,“正三品內侍郎?輔佐宰輔署領集賢閣政務的那個內侍郎?”
集賢閣內侍郎明面上領的是集賢閣內務,實為集賢閣二把手,於國事亦有資格參與,公認與六部尚書齊平,雖不如六部九寺實務性強,卻是實打實的要職,多少朝臣一輩子也奮鬥不來的高位!
老皇帝轉性了?
楊繾:“……內侍郎設二人,另一個是誰?”
“未定,但有風聲。”楊緒豐列舉了幾人,“工部賀懷溪、江右陳德、河間尹昌,山西劉撫,淮陰梁春,以及……陳留謝彥之。”
……一堆老頭子裡突然混進了個年輕人?
再次聽到謝卓的名字,楊繾的面上沒有絲毫多餘表情,只道,“謝皇后的手筆?”
謝皇后自季珪被廢后沉寂至今,終於耐不住了?保不住兒子,想保謝家獨苗?
內侍郎,也是敢想。
“除了那位還能是誰。”楊緒豐面色不虞。且不說謝卓與他楊家之間的賬還沒算清,一個五品京官,前太|子|黨,竟也敢肖想正三品內侍郎?也不怕步子邁得太大摔死。
除了畫風不同的謝卓和第一次入朝的楊緒塵,列舉之人都是朝中老臣,有背靠世家的,也有從底層奮鬥上來的寒門,一個個名字丟出來都擲地有聲,手裡大把政績作保,怎麼看都比兩個年輕人靠譜。
可不知為何,楊繾總有種不太好的預感,畢竟他們那位陛下也不知是不是病大發了,行事越發奇怪,誰知道會不會亂來。
結果還真被她預感中了。
當九皇子季瑢前腳抵達山東,已將山東攪和得差不多的楊緒塵後腳便丟下楊緒南收尾,自己則先一步動身回京。好不容易回到家,人還沒進國公府大門,一紙詔書便敲定了他集賢閣內侍郎之職。而與他同日走馬上任的,還有原大理寺寺正,謝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