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春宴離,盛京,淺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生的際遇, 有時候很難讓人有真實感。
謝卓生於元和十三年,一出生便以嫡孫之姿成為謝家下一任家主人選。他父親謝三爺是個閒雲野鶴富貴仙,大伯膝下僅有一女,二伯兩個兒子聰慧有餘野心不足,而他自出生起便被謝老國公親自教養, 可以說是傾注了整個謝家的資源和心血, 只為將他培養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彼時的陳留謝氏佔據了大魏朝堂一半血液,普天之下只認王謝不識君主。可誰會嫌家族太過興盛?那時的謝氏宗族,需要的並非守成之輩,而是有野心、有手段、能將謝氏帶向更高的人才。
謝卓便是在這樣的期望中出生的。
他生而為貴,十幾年前, 是整個盛京最尊貴的大族少主, 連皇子在他面前都不敢隨意造次, 更惶說楊緒塵、顧亦明、陳澤等同是宗族接班人的同輩。對於謝卓而言,他那時需要的不過是順著長輩為他鋪好的路往前走, 無需太過努力,順順當當便能成為大魏朝僅有的四位國公之一,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滔天權勢唾手可得。
然而一夕之間,謝氏倒了。
悲痛欲絕,惶惶恐恐,心有不甘, 度日如年。
等謝卓終於開始接受現實時, 他已經一無所有。
沒有如日中天的陳留謝, 沒有手到擒來的榮華命,沒有悉心教導的宗族老,更沒有輝煌崢嶸的前程圖。
他窮困潦倒,漂泊不定,穿著最次等的粗布衣裳,吃著難以下口的牲畜食糧,所有人都對其避之不及,唯恐惹禍上身。
能在那種境遇裡苟活下來,謝卓早已脫胎換骨。他不再是人人爭相巴結奉承謝氏嫡孫,他只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塵世浮萍,憑著還未熄滅的一腔熱血和紮根骨子裡的仇恨不甘而活下來的謝卓。
謝,是罪臣謝氏的謝。
卓,是必有所立的卓。
謝卓骨子裡便有著植根謝氏的野望,與前人相較,他不過是條件更艱苦些、資本更少一些罷了。但這並不影響他追逐自己的人生目標。他想讓謝氏重登輝煌,他想萬人之上。為了這個目標,他勢必要做許多事,這一途,勢必也要傷害許多人。
但事實上,今日今時的謝卓並未真的抱有針對、傷害楊繾之心。在謝氏嫡孫內心深處僅剩的那麼一丁點淨土之中,信國公府的那位小師妹,是他聊以慰藉的最鮮活的影像。
楊繾師從溫解意,他當然知道。楊繾受傷,他也知道。楊繾不能隨意動筆,他心知肚明。
他本以為,提出在書法上一較高下,能讓楊繾知難而退,主動認輸。她已經勝了不是嗎?文試十場,她已勝了七場之多,便是接下來三場全部放棄,她也能憑著以一敵七的傲人戰績從容下山,甚至還能為她贏得美名。
他甚至想,信國公府已經夠招人眼球了,低調些,總歸是沒錯的。
可他唯獨沒想到,他的小師妹,已經不是他記憶裡那個乖乖巧巧軟軟糯糯的小女孩,而是在他不知道的時候,成長為了一個不會後退、不懼一切的強勢性格。
謝卓的意圖不過是想壓一壓她,讓高臺上那些人,將目光更多地放在他身上。文試篩考,是他準備了太久的舞臺,能否進入某些人眼裡,能否揚名天下,是他下一步計劃的重中之重。而同時,這也是他為自己準備的一張投名狀,而拿來祭血的,正是南苑十八子。
楊繾是南苑十八子之一,自然逃不過。
謝卓至少還為信國公府留了面子,沒找上楊緒塵。
誰曾想,楊繾竟然接下了挑戰。
當對方用一種極度陌生、甚至不用細品便能衝擊得人無法喘息的疏離語氣,稱呼他“謝仁兄”時,謝卓幾乎懵了,而擺在自己面前,被所有人讚歎的那“明心”二字,更是讓他十多年來再次體會到了害怕、惶恐的感覺。
怔愣地望著眼前神色淡漠的少女,那句“願君前程似錦”彷彿還在耳邊迴響,謝卓張了張嘴,發現在看不見的地方,正有什麼東西自兩人之間飛速流逝著,哪怕他伸出手,也無法挽回。
謝卓在對方近乎洞穿一切的目光注視下狼狽地垂眼,片刻後又下意識抬頭看了看高臺方向,沉默良久,輕輕往後退了一步。
“……縣君不愧南苑第一人。”謝卓用力握緊拳,微不可察地嘆了一聲,“卓,自愧不如。”
此話一出,周圍迅速響起喧譁之聲。
“不動筆比過,便認輸嗎?”楊繾的聲音,在這其中格外的清晰。
“不用了,僅此二字,縣君當得起大家之名。”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