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7章 大蜀王又來了(二十二),極品吳掌櫃,陶人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古老的大漠有一句諺語:“花什麼時候開是有季節的,馬賊什麼時候到卻沒人知道。”

古代西域有個叫做樓蘭的小國。它出現在大約是西元前一百二、三十年前後,而它的名字從史上消失,是在西元前七十七年,算起來這個樓蘭小國存在的時間,前後也不過五十來年,距今已是兩千多年前了。

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並非出乎對於未知之地的好奇或是探險性的興趣,而是未知的沙漠地帶那一邊有個叫做大月氏的大國,多年來,匈奴便與這個大月氏聯合起來,一直以強大的勢力威脅著漢朝,武帝便是有意藉著張騫出使西域來攻打匈奴。漢朝自高祖以來五十多年之問,曾經接二連三的把公主嫁給匈奴和番、饋贈金銀財帛、又允予通商,但匈奴依然侵掠如故。

當時,中國曆代的天子無不對匈奴的騷擾感到棘手。匈奴是個輾轉北地,始終在西伯利亞與中亞細亞之間跳梁的民族,性情兇暴驃悍,一有機會便長驅南下騷擾中國的邊境。饑荒與天災並非年年都有,與匈奴之間的爭戰卻是無時或止。當時的漢朝為了對付匈奴,可以說幾已到了兵馬消耗殆盡的地步。武帝初次討伐匈奴之際捕獲的俘虜裡有個胡人,此人言道:匈奴破月氏王,取其頭作飲酒的器皿。月氏雖然對匈奴恨之入骨,只因缺乏共同起而攻打匈奴的盟友,只得處於無可如何的狀態之中。武帝聞後,遂有意派使者至大月氏,與之締盟共同對付匈奴。武帝於是募集出使大月氏的人選,當時趕去應徵的便是張騫。張騫於西元前一百三十九年率領曾為匈奴奴隸者百餘人,自隴西郡出發,進入胡地。十三年後張騫重返漢土,當年隨他的百餘人當中,與張騫一同重臨漢土的,只有一個。前往大月氏途中,張騫一度成為匈奴的俘虜,虛耗了十餘年時光,後來乘機逃脫,越過漠地,抵達目的地大月氏,終於完成使者的任務。歸途再度為匈奴所俘,這回倒是因匈奴內亂的緣故,得以逃脫回國。

(說一說匈奴這個民族:匈奴興起於商周之際,鼎盛於秦漢時期,它與秦漢帝國為鄰,卻分屬於不同的文明,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屬於遊牧文明的匈奴人崇尚殺戮、搶掠、自由遷徙;屬於農耕文明的秦漢帝國的子民們則崇尚和諧相處,安土重遷,以法律和道德禮儀相規範。這是價值取向截然不同的兩種文明,一旦它們成為鄰居,就必然會發生碰撞,碰撞的方式就是戰爭和融合。

作為馬背上的遊牧民族,匈奴人弓馬嫻熟,勇武善戰,男女老少都能上馬殺敵,幾乎全民皆兵。匈奴軍隊的機動性、靈活性,是當時世界上超一流的,他們來如風,去如電,讓人防不勝防,因而在早期的較量中,中原軍隊每每處於守勢。為了防止匈奴人的騷擾,戰國時期的秦國、趙國、燕國等國都在與匈奴接壤的地方修築長城,抵禦匈奴人的進攻。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雖然派蒙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以報怨”,但鑑於匈奴人靈活機動的作戰能力,他仍然奉行戰略防守的策略,將原秦、趙、燕三國的長城連線起來,加以延伸,形成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就在秦始皇、蒙恬等人處心積慮完善戰略防線時,匈奴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英雄——冒頓進入了歷史的視野。秦始皇剛剛去世,年輕的冒頓就射殺了其父頭曼單于,成為匈奴的首領。冒頓利用秦末中原大亂及楚漢相爭之機,滅東胡、降烏孫、威服丁零,在大漠南北完成了一系列兼併行動,建立起龐大的匈奴,帝國的版圖東起大興安嶺的烏桓、鮮卑山西界,西至中亞廣大地區,北至蒙古高原以外的西伯利亞,南到長城,擁有的土地面積,絲毫不亞於先前的秦朝及後來的漢朝。

漢代文景之治後,國力蒸蒸日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裕程度,而匈奴也終於遇到了自己的剋星——漢武帝。漢武帝在位期間,匈奴經歷了七位單于,但他們都沒能翻越漢武帝這座大山,儘管他們都試圖讓匈奴重現冒頓時代的輝煌,但一個個都飲恨而終。

不僅如此,在漢武帝的鐵騎強攻下,曾經興盛一時的匈奴也最終走向了分裂。南匈奴與漢朝和親,對漢朝稱臣,逐漸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北匈奴繼續佔據漠北,與漢朝對峙,雙方戰事不斷,一直打到東漢中葉。在漢朝的軍事打擊以及連年不斷的天災人禍襲擊下,北匈奴一部南遷,另一部被迫退出漠北,途經西域、中亞向歐洲一路遷徙。

南北兩個匈奴雖然因為分裂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他們都沒有忘記自己是冒頓的子民,時刻夢想著復興匈奴,證明自己是“天之驕子”。南匈奴在兩漢以後,懾於曹魏政權的兵威,偃旗息鼓,暗中蓄力,終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

萌萌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