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5章 大蜀王又來了(三十),極品吳掌櫃,陶人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何辰把他一路上看到的北魏興盛富庶的景象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身臨其境。對於當時的契丹人來說,何辰所描繪的繁華景象真如雲頂天宮,華麗卻遙不可及,更像海市蜃樓,如夢似幻。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在契丹八部掀起了軒然大波,族人們對中原的繁華產生了空前的仰慕之情,並開始與北魏進行互市交易,同時與北魏王朝保持緊密的聯絡,年年貢賦不斷。
契丹人如飢似渴地吸收著中原文化,並巧妙地將其本土化,為我所用,文化、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的發展與提高。
就在契丹默默壯大的同時,西部的柔然也逐漸發展起來,而且很明顯它比契丹的發展速度要快得多,這給了契丹莫大的生存壓力。再加上週圍其他民族的虎視眈眈,比如地豆於、室韋、豆莫婁、庫莫奚、高麗等,契丹人每天都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周圍民族和國家的口中之食。但就算這樣,他們還是時常遭到周圍民族和國家的侵襲,生活十分艱難。
契丹人很聰明,他們比較了一下自己的實力與對方實力的差距,知道目前自己只能選擇一條路——忍。但一忍、再忍、再再忍,契丹終於忍不下去了,首領莫弗(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部落首領的稱謂)賀勿於上書北魏皇帝,情真意切地講述了自己在大草原的生存之艱難、未來之渺茫,最後請求內附。
北魏皇帝很開心契丹這麼信任自己,把未來生存大計都託付於己,大筆一揮,恩准了他的請求。
於是,莫弗賀勿於帶著萬餘口契丹人,三千車馬,趕著牲畜,遷徙到了白狼水東,也就是今天的遼寧省阜新地界。在這裡,契丹族不斷學習中原文化,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實力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甚至開始了向外擴張。
沒過幾年,北魏滅亡了,中原的新老大北齊政府忙著處理內亂,沒工夫搭理北方的民族。這是個發展的絕佳機會,契丹馬上抓住時機,加快腳步向外擴張,不斷壯大起來。
一開始,契丹先試著攻打西邊的柔然,意外地獲得了勝利,還殺死了柔然的首領鐵伐。契丹人一下子高興壞了,洋洋得意起來,覺得自己真的天下無敵了,於是揮兵南下,襲擊北齊的邊境要塞,企圖一舉拿下北齊,稱霸中國北方。
此時,北齊皇帝高洋正為自己的能力和威望能否與之前的北魏相提並論而耿耿於懷,契丹這一舉動,擺明了是瞧不起他。惱羞成怒之下,高洋覺得是時候殺雞儆猴,樹立國威了,於是馬上下令對契丹進行報復性的還擊。
高洋親自率領軍隊,氣勢如虹地向契丹逼近。望著這天兵天將一般的北齊軍,契丹人第一次知道了什麼叫後悔。
結果,高洋率領的北齊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克數座城池,一直打到青山(也就是今天的阜新西大青山),契丹輸得一塌糊塗,十多萬人被俘虜,十萬頭牲畜被一搶而空。
這給了契丹致命的打擊,契丹經濟從此一蹶不振,最後不得不臣服於北齊。
然而,禍不單行,此前過快的發展讓契丹成了草原新秀,同時也成了新近崛起的突厥族的眼中釘。突厥族發家於草原西部,它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掉了曾經獨霸一方的柔然,又開始攻打發展迅速的契丹。此時的契丹經濟還沒來得及恢復,又沒了柔然這個巨大的屏障,毫無抵抗力,簡直不堪一擊。
面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契丹人再一次糾結了,他們一直以為發展會讓自己壯大,卻不知道發展反而給自己招致了各種眼紅和嫉妒,甚至是災難。於是,一部分契丹人提出向東遷徙,遠離突厥和中原。
但這一提議很快就遭到了另一部分人的反對,他們已經習慣了中原繁華的經濟和生活條件,實在不願意再回到原始狀態。他們堅決地選擇了留下來。但突厥並沒有因為他們的堅決而心慈手軟,而是毫不客氣地收納了他們的領土和人民,最終,這些人被突厥納入統治範圍之內。
從此以後,曾經緊緊團抱在一起的契丹八部分化成三大部分,一部分人成了北齊的俘虜,一部分人東遷,一部分受到突厥的統治。
與中原進一步接觸以後,契丹人開始以朝貢、回賜、互市貿易的方式與中原進行物質交流。此外,“寇盜”“寇抄”也是他們與中原進行物質交流的手段。所謂“寇盜”“寇抄”,就是侵擾劫掠。
先後經歷北齊、突厥等的外來侵略和攻擊以後,四分五裂的契丹元氣大傷,分散的部族只能在當地統治者的淫威下苟延殘喘,默默地維持著最後一點氣息,八部重聚的夢想顯得遙遠而不真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