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0章 六朝古都掌故,極品吳掌櫃,陶人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柔福出了琴青這一檔子小『插』曲後,收斂許多,知道出門在外,財不可外『露』,兩人快馬加鞭到達泗縣時,得知船隊早已過了幾個時辰。船隊前方依次會到達盱眙入淮河,自淮河南岸的山陽,經寶應、高郵,到到江南運河的揚州,最後順著長江逆流而上,到達楷王子口中所說的江寧。

以上是水路,倘若從陸路的泗縣出發,依次經五河,明光,滁州,最後到達江寧,二百多里路,天亮起程,天黑準能到達。在泗縣,燕青讓趙猛等人繼續去追船隊,給楷皇子帶封信,讓對方心定,柔福和他則從陸路趕到目的地,準備痛痛快快的玩幾天,以緩解這一路的驚險奔波之苦。這一路走走停停,名川勝景,百味小吃,樂在其間,原本一早一晚的路程,硬是耗費了兩天,到達江寧,兩人找了一間靠江邊住店,等著和江上緩緩而來的趙楷一行人匯合。

此時的江寧,也就是後來的南京,(宋朝的南京是應天府,即現在的河南商丘,後周時叫宋州,趙匡胤登基即位後,因發跡於“宋州”,遂改國號為“宋”。因宋州古為商丘,火正閼伯居商丘,商丘為大火星分野之地,宋朝自稱為“火宋”、“炎宋”。)

江寧府此時的總人口在二十萬以上,朱自清先生曾用‘販夫走卒皆有六朝煙水之氣’來形容南京,所謂“六朝”是指:1、三國時期的東吳;2、東晉。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晉皇族司馬睿被擁戴在建康(今南京)當皇帝,建立東晉政權;3、南北朝時期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稱“六朝古都”。至於明太祖朱元璋定都應天(今南京)、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根據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錄,清朝之前在南京發生的戰事有106次,居全國第一,比第二名洛陽的70次和第三名西安的52次,都高出不少。它地處江南,物產豐富,可以說是朝廷的錢袋子,自然成了歷朝歷代爭相競奪的兵家必爭之地。

南京在秦漢時期稱“秣陵”,秣者,草料也;陵者,土山也。可見當時的南京還是荒丘野地。東吳孫權建都於此,改秣陵為建業,才開始建造城池。建業第一次建城即為京師,在東吳君臣的主觀上,城防當然不能馬虎。

南京市東郊的紫金山在東吳時稱蔣山漢代尚稱“鐘山”,漢末秣陵尉蔣子文逐盜賊死於此地,孫權為之立廟於鐘山,遂改鐘山為“蔣山”,是建業東部最有名的山。建業東面還有些橫亙南北、連綿起伏的岡地,如馬群北面的寶華山、東南方向的青龍山等,再往東還有湯山、九華山、高麗山等。南京周邊的山多雖多,但都不夠險要,最高的蔣山主峰海拔不足500米,岡地距城區較遠,也不夠險峻,加上進入南京的通道原本就很多,故這些岡地在當時軍事上的價值並不大。

歷朝歷代詩人詞人散文家口中筆下膾炙的秦淮河,則在南京的南面,數百公里的秦淮河為自然河,它有兩個源頭,東源在句容寶華山竹園潭,南源在溧水東廬山;它們在江寧方山西南匯合,蜿蜒向北,流至南京東南武定橋又分為內外兩支:內秦淮由通濟門的東水關入城,呈v字形流經南京城內南部,外秦淮則沿南京南城牆,形成一條向南突出呈弧形的護城河;內外秦淮在水西門附近的西水關合二為一,向西北流至三汊河附近的惠民橋入長江。據悉這條河上宋代時有長達七八里的寬闊御道可供人和車馬通通行,跨河建有浮橋,稱“朱雀航”,平時車馬來來往往絡繹不絕。戰時,一旦南部告警,可收船拆橋,隔絕兩岸交通,憑河禦敵。

南京的西面叫石頭城,素有“鐘山龍盤,石頭虎踞”之稱。“石頭虎踞”是指城西石頭山狀似猛虎,雄踞江岸。石頭山即今石頭城鬼臉一帶,城下即長江,清涼山出石頭城即碼頭。此山屹立長江之側,西南部壁崖經長年江水沖刷,近乎垂直,環繞石頭城西南如城垣,形勢險要。船隊自長江入建業,必取秦淮河水路,而進秦淮河必過石頭城。因此,石頭城是坐鎮秦淮河口北岸的重要軍事要塞。曾國藩當年從這裡進攻天京的時候,炮轟了幾天幾夜,都沒能攻下來,最後還是透過買通太平軍內部的『奸』細裡應外合攻破的。

南京的北門是玄武湖,玄武湖得名於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元嘉二十三年(446年),當時湖中出現黑龍,而玄『色』即黑『色』。另外,玄武在中國古代指“北方之神”,具體形象是“龜身纏蛇”,玄武湖意即“北湖”。也稱桑泊,最初只是一片因地質斷裂沉陷而形成的沼澤溼地。三國時期,孫權定都建業,透過引水對皇宮後面的這片溼地進行改造,沼澤才因以成湖,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

萌萌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