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0章 血戰到底,極品吳掌櫃,陶人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賣報,賣報,美猴王橫空出世,天界即將迎來一場浩劫...”一個頭上扎著雙角丫的小童手上拿著厚厚的一疊黑字白紙,紙的最右手邊有一圈漂亮的梅花箋,梅花箋的中間寫著一行清秀的小字‘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在梅花箋的下面,則畫著一隻剛剛從石頭縫裡鑽出來的惟妙惟肖的小猴子,吳永麟手中的第一份小報,就這樣橫空出世了,這裡面自然是黃妙灝出力最多,設計梅花箋,畫猴子,指揮那些雕版工匠反覆勘誤,初戰江湖的《新青年》幾乎投進了她所有的心力,至於《新青年》能買成一個什麼樣子,或者說到底有多少人喜歡《西遊記》這個故事,連黃妙灝心裡也沒底,聽說接下來這隻猴子學藝完成並要和天上的神仙大戰一番後,連她都暗自為小猴子的命運捏了一把汗。
“吳檗另結新歡,與龐氏衙署私會,黃必忠怒打美嬌娘...”一個花衣的狡黠少年和小童在街口不期而遇,他這麼一吆喝,這位花衣少年的周圍很快滿滿的圍住了一大幫人,人們爭相付錢買這位花衣少年手中的‘小報’,兩相比較之下,問津雙角丫的客人幾乎沒有。
(“小報”是宋朝後期民眾對與封建官報有較大差異的民間報紙的習慣稱謂。“小報”起始於北宋末年,流行於南宋,被當時的讀者隱稱為“新聞”。到了南宋,人們開始把這類非法新聞稱為“小報”。“小報”記載的也是非官方釋出的訊息,它是我國新聞史上最先出現的民間報紙。由於這種報紙為讀者提供了不少官報所不載的和官方禁止發表的檔案和新聞,滿足了他們對朝廷人事變動和政事活動訊息的需求,成為邸報的重要補充。
宋朝的“小報”是一種以刊載新聞和時事性政治材料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報紙,沒有固定的報頭和固定名稱。宋朝時“小報”的發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政府機關內工作的中下級官員和從事書籍印售工作的“書肆之家”。它所發表的大多是中樞部門還沒有公開的訊息,資訊比較靈通,新聞的時效性較強。“小報”有手寫的,也有印刷的。“小報”的讀者範圍很廣,有京官、地方官以及關心朝廷政事的一般士大夫知識分子等。宋朝時“小報”的出現標誌著我國古代報紙封建官報一統天下局面的終結和民間辦報歷史的開端。由於“小報”觸犯了統治者的議論朝廷之禁和新聞洩露之禁,所以就受到了統治者的查禁。但因小報的內容較為豐富,可讀性較強,資訊比較靈通,新聞的時效性較強,又因其內容多為官報所不載之新聞,加之出報速度快,而為廣大民眾所喜聞樂見,因而屢禁而不止。
‘小報’那個時候沒有贊助費和廣告費,不得不收集一些宮廷秘史、名人八卦等博眼球的新聞增大發行量,類似於現在的娛樂週刊,專門收集各色新聞的狗仔也分門別類:‘內探’--專門找太監宮女打聽皇帝和他的72妃之間的感情糾葛;‘省探’--打聽朝中個官員任免情況、受賄與否、有沒有養小老婆;‘衙探’--到各衙門特別是到監獄大牢打探兇殺案進展情況等。
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小報’上便登上了一則驚天新聞:當時民間對奸臣蔡京的意見很大,為了滿足社會輿論要求,‘小報’上假冒宋徽宗的口氣釋出了一則抨擊蔡京的詔書,說‘蔡京目不明而強視,耳不聰而強聽,公行狡詐,行跡阿諛,內外不仁,上下無檢’,還報道說,蔡京及同夥已經被皇帝一網打盡。這事自然是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好多百姓士子在酒樓彈冠相慶,那些平時和蔡京有來往的官員甚至集體前往‘蔡府’打探訊息,無奈的蔡京不得不在最繁華的樊樓年開N場新聞釋出會,才澄清了事實。
後來,南宋道德標兵朱熹也中了槍。那時候,南宋官方要求全國上下都要學習程朱理學‘存天道、滅人慾’的偉大思想,朱夫子剛在‘朝報’(這個是官方的正式報紙,也稱為邸報,規定邸報的內容限於“常程申奏及經尚書省已出文字”,“其實封文字或事幹機密者,不得傳報”,宋徽宗時規定:“敕黃門下臣僚章疏,自合傳報:其不繫敕黃門下臣僚章疏,輒傳報者,以違制論”邸報的正本只發至各級政府部門的長官,長官以外的官僚和士紳所看到的往往只是它的抄件。宋代的邸報大部分是抄寫的,只有一小部分稿件以“鏤版”的方式印發。)上發表了幾篇關於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學術文章,‘小報’的頭條就爆出他與兒媳偷情的訊息,不久又說他爭風吃醋差點把當時著名的淪落風塵的女子嚴蕊給殺了。過程寫得有模有樣,就連朱夫子都有口難辨,這事聽說還有後續最終報道,朱熹那段時間連續火了幾年,朱熹因此受打擊不小,更因為輿論壓力被迫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