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5章 宗室的後時代,極品吳掌櫃,陶人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裡額外提一下兩宋一北一南開國時的兩位重臣趙普和秦檜,他們對趙家的後世子孫及宗室子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宋朝修文不重武,攘外必先安內,前中期由於政治修明,君臣自律,才沒釀成大錯,一旦在某個皇帝和君臣這裡出現問題,比如趙佶,蔡京之流,最終如《清明上河圖》般的咸亨裕豐盛世,在女真這股無敵罡風面前,完全如豆腐般不堪一擊。有些學者認為是王安石間接加速了大宋王朝的滅亡,一個沒有造反之心的大儒真的懷有私心,也就不是我們後面看見的那副情形了,歷史的偶然性,多樣性等各種因素決定了未來的不確定性。反觀兩宋當政期間的趙普,秦檜之流,其種種反常的表現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早年曾被劉詞闢為從事,後擔任趙匡胤(宋太祖)的掌書記。顯德七年(960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協助趙匡胤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992年),趙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親撰八分字神道碑賜之。累封韓王,賜諡“忠獻”,並配饗太祖廟庭。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觀《論語》。其“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後世很有影響,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

秦檜(1090—1155年),字會之,生於黃州,籍貫江寧(今江蘇南京)。南宋初年宰***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政和五年(1115年),秦檜進士及第,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宋欽宗時,歷任左司諫、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書金帥反對立張邦昌,隨徽、欽二帝被俘至金,為撻懶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檜逃回臨安,力主宋金議和。紹興元年(1131年),擢參知政事,隨後拜相,次年被劾落職,紹興八年(1138年)再相,前後執政十九年,歷封秦、魏二國公,深得高宗寵信,幾乎把持了當朝的政權。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逝,時年66歲,追贈申王,諡忠獻。開禧二年(1206年),宋寧宗追奪其王爵,改諡謬醜。嘉定元年(1208年),史彌遠執政後又恢復其王爵和諡號。秦檜在南宋朝廷內屬於主和派,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間,他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恢復;同時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杯酒釋兵權的政治背景之後,更多是某些不可告人秘密的延伸,好多都已經成為了一樁無頭公案,尋遍史書,其實還是有跡可循的。兩相比較之下,,趙普、秦檜二人的共同特點是都懷有很大的野心而想取宋王朝而代之,這與唐代徐世積(即李積)在某些方面簡直一模一樣。徐世積先殺王后立武氏(武則天),是想讓武氏亂唐而由自己來奪蹊田之牛。假使徐世積不死,他就可以操縱武氏,讓愚蠢的唐中宗如同晉安帝司馬德宗一樣,這樣就可使“唐移于徐氏矣”。趙普與太祖“誓而藏之金匱”的《約書》裡規定“立長君、防僭奪”,在趙廷美、德昭死後,太宗一旦不保而趙普還活著的話,他就能“藐爾之孤”,把趙氏年幼繼承人的生死操縱在自己的股掌之中。但他沒有想到太祖死後,太宗以英姿居叔父之尊而繼位,經營開封許多年的太宗下手動作實在太快,使趙普猝然不濟,奸慝不能得逞,於是他就只能姑授太宗以控制太宗之後的年幼繼承人由自己來操縱,這與他當初的節操相去甚遠,不得不說是莫大的諷刺。

秦檜除了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飛,岳雲父子,還有更大的野心。秦檜誅逐異己,不欲留下一個人,不只是出於一時的忿忮而求報復,他又遍置黨羽在朝廷的各個要津,讓宋王朝沒有一個大臣可以倚靠,當時高宗年已老耄,普安郡王雖然已從疏遠的支系選拔上來,但還沒有正式立為太子,一旦高宗宮車晏駕,秦檜還不死的話,他就會選衝幼之人暫時繼位,然後再由自己起而奪之。此時外有女真為援引,內有**為佐命,篡奪趙氏的王權,對秦檜來說就是“易於掇芥”了。

秦檜為了達到目的,先是逢迎高宗之慾,班北伐之師,解諸將之兵,而使自己獨立於百僚之上,之後又將諸賢流放,害死岳飛,讓韓世忠謝事閒居,使劉錡、二吳斂手聽命,讓張俊總領諸軍的心願不能實現,也等於被廢黜了,若不是女真人自己內部出現了內耗,無暇南渡,南宋說不定早就敗在秦檜手裡面了。此時的秦檜,週迴四顧,閱遍朝野,知天下無人能如己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

萌萌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