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8章 龍舟競渡,極品吳掌櫃,陶人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里坡的被一場大火燒成灰燼的那間客棧半個月後又在原址重新立起了一座新的客棧,外來的人很難從修葺一新的客棧中發現一點曾經被焚燒的痕跡。
白猿以官府的名義仔細一查探,很快就找到了曾經埋葬的那具完全認不出真實面目的黑黢黢的屍體,事情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成都府的天氣越來越熱,當仵作從屍坑裡將死人曹喜仔刨出來時,屍體上的肉已經完全腐爛,一副鬼森森的骨架上面佈滿了白花花的蟲子,想要再次弄清此人的真實身份,幾乎比登天還難。白猿後來透過知事蘇康生,以及衙署的典吏查閱了最近是否有人來報告失蹤人口,只是大部分都是小孩,白猿順著這條線索往下查,還真被他查出了點什麼,而這一天,敲好是端午節。
金明池是座落於汴京郊西區、方圓約有九里餘的人工湖泊。它開鑿於周世宗顯德四年(公元957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周世宗柴榮是一個具有開國創業氣象的英主,他之所以沒有完成統一全國、結束二百年來事實上早已割據分裂、而於五十年來連名義上也是割據分裂的局面,僅僅因為在三十八歲的英年上,一場突然發作的炎症奪去他寶貴生命的緣故。
周世宗在他短促的在位期間,制訂了非常精密、正確的統一全國的通盤規劃,並且一一付諸實施。他始終把軍事的重點放在對付已經佔有燕雲十六州形勝之地的北方強敵契丹貴族身上,他知道燕雲一日不收復,黃河流域一日不得安寧。他即位之初,就在山西高平山區打敗北漢軍以及支援北漢軍的契丹騎兵。以後經過大規模的淘汰和整訓,訓練出一支強勁甲於全國的陸軍。然後回師西北、東南,打敗後蜀和南唐兩個具有威脅力量的地方政權,以鞏固自己的後防。用兵於兩淮及長江流域需要水軍,他開鑿金明池的目的就是為了在自己直接關注下訓練出一支可以與他的陸軍相匹敵的水軍。像所有開國雄主一樣,他們有所建立,決不是為了吃、喝、玩樂,而在於實現自己的雄圖,至少在統一以前的一段時期都是這樣的。本朝建國初期的統治者也還把金明池用於原始的目的,太祖屢幸造船務,觀習水戰,這個造船務就設在金明池邊。他們訓練的這支水軍稱為“虎翼軍”,含有“為虎添翼”的意思。
到了王安石時期的統治者,早已失去開國帝王的創業精神,把這個訓練水軍的金明池逐步變成遊樂場所。每年三月,池水解凍以後,金明池區域性開放,稱為開池,讓成千上萬的遊客湧到那裡去,車水馬龍,熙往攘來,好一片昇平氣象!到得百十年後,經過一而再、再而三地改造修建,金明池已變得面目全非,即使熟悉本朝掌故的人,也早已忘卻它的原來用途。只有端陽節龍舟競賽的一方仍然使用著虎翼軍這個傳統名義,人們從這條線索中才會淡淡地想起在某一個古老的年代中,它曾經有過遊樂以外的正經用途。
中原政府經營一切消費性的玩樂事項,從來都是不惜工本的,還美其名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小小的外郡州縣,有些名勝古蹟,就要建造起樓臺亭閣,摩崖勒石,以垂千古,何況在首善之區的東京府。偌大的一個湖泊,經過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幾代皇帝的加工,不斷浚深擴大,並且在它周圍圍起一道雕花精鏤的水磨磚牆,牆內又修建起不少新的建築,倘若後來女真人沒打進來,說不定它真的最終會被建成一座人工的瀛洲仙島、蓬萊閬苑。
到了宣和君臣時期,金明池規模宏大,建築豪華,完全達到一座離宮的水平。沿著它周圍砌的那道延綿迤邐的宮牆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宮牆四面都開著三道門。正北偏西的—道門是正門,造得最講究,最寬大,可容幾輛馬車並驅而進。正門門柱兩旁都建有高聳入雲的闕觀,用來象徵日月雙辰,這道門就稱為“欞星門”。在雙闕之間的門頂上又建造了一座標名為“寶津樓”的飛樓。設計寶津樓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它的用途。後來想到競渡之日,可以讓教坊司的樂妓在這高樓上吹彈歌唱,以助雅興,於是成為成例。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現在被韓國棒子納入了非遺,估計每一箇中國人,都想罵一句髒話),是古代百越地區(即今江蘇南部沿著東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該地區在端午日有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族圖騰祭祀的習俗。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