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5章 讓人恐慌的天意,極品吳掌櫃,陶人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下都有皇帝的耳目,段和譽這樣即使被高家人奪去政權的皇帝得知這一天象的時候也被嚇了一跳。
大理國羊苴咩城的皇宮中立著一塊在普通不過的石頭,上面刻著《唐雎不辱使命》---“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國相高泰遠很早就到了皇宮,大理人更喜歡叫他‘國主’,畢竟現在朝堂上都是他說了算,坐在皇位上的段和譽更像個傀儡皇帝。
高家這些年可以用權勢傾天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自己的爺爺高智升晉爵為鄯闡(昆明)侯,自己的父親高升泰廢段正明,自立為“大中國正德皇帝”,自己的哥哥高泰明還位給段正淳,而自己順理成章的成為段和譽的相國,父親高升泰一系分治滇西,父兄高升祥一系分治滇東,高氏子孫更是把守著各大關鍵的城關,高明量守威楚,高明清守姚州,高護隆守姚安,高泰賢守永昌,高泰慧守善巨郡,自己過了年關也將辭去國相之職,前往騰衝去任職,誰這麼大的膽子居然敢大放厥詞,簡直是活得不耐煩了。
他其實最不願意懷疑的物件便是父兄輩分治滇東的升祥一系,他們這些年來著力營建東都善闡,在威楚以東形成了‘州國’,設官自治,以此與滇西高氏抗衡,並稱“君臣一德,州國一心”,“尊卑相乘,上下相繼”,“文列武列,萬國口實而宣威;神風神氣,千將若榷而留世”,“本州為兄弟之土,將相怯上下之搉”,而且極為不穩定的三十七部就在他們的轄區之內,一旦他們勾結起來,再弄一個老祖宗的“某某得天下”,這個時局他難以想象。
這件事讓人費解的是,巨石並不是在滇東被發現的,反而是在距離桃花鎮不遠的茶馬古道上的一處山坡上發現的,那一片正好是吐蕃和大理的交界處,聽當地的山民說,此前巨石上平整光潔,並無一點瑕疵,山裡人最喜歡的是坐在那塊石頭上歇腳,豈料一個風雨雷電交加的夜晚之後,那塊石頭上便出現了這一段離奇的大字,而且當地人敢斷言,這絕非人力所為。
自從這異象被一位山民發現之後,去往觀瞻的人趨之若鶩,也不知道從哪些亂嚼舌根的人的口中傳出‘天要變了’的劾人話語之後,善巨郡的高泰慧便很快控制住了這一切,連夜讓工匠將這塊巨石切了下來,並運回了大理皇宮。
段和譽還是那一副冷漠的表情,既然自己最終的話語起不了什麼決定性的權利,那自己就沒必要多費口舌了,他只是作為一位旁觀者,冷冷的看著國相高泰遠旁若無人的在那裡高聲呵斥:“這都來來回回議了快半天了,難道還沒想到一個辦法?”
僧官楊才照自從楊氏一族被高氏排擠出去之後,便在大理城外點蒼山中嶽峰之北的崇聖寺求了一個‘粉團侍郎’的虛位官職,段氏是寬容的,段思平稱帝之後都沒為難楊幹貞,所以這些年對於段氏的不殺之恩是銘記於心的,他們更多的時候恰恰是站在段氏這邊替他們在說話,況且宗教在大理極為興盛,楊才照這位高僧說的話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的。
“皇上,您怎麼看?”楊才照問完這句話之後,所有人的目光同時望向了皇位上的段和譽,就連飛揚跋扈的國相高泰遠也同時安靜了下來。
“既然禍事是在桃花鎮而起的,那就從桃花鎮開始查,總會留下點蛛絲馬跡的,只是可能高相要多派點人手過去,寡人好像聽說那裡最近不太平。”段和譽說完這句話之後,便再也沒多說一個字。
彥賁官李紫琮雖然也是一個虛職,他作為使節團重要的一員多次出使衛朝和吐蕃,他知道此次事件的重要性,一旦處理不好,大理國可能因為這子烏虛有的‘天意’大動干戈,高家東西兩部現在都已經風聲鶴唳了,如果再跳出一個三十七部,這亂局誰都無法收拾。
“臣願前往查探一番。”李紫琮其實不願意讓高家的人借題發揮,高家這些年的飛揚跋扈他早就看不下去了,作為一個看著段和譽長大的老臣,他更多的時候是站在皇帝的角度看問題的,一個半截已經入土的老人,就因為在朝堂上替段和譽多辯解了幾句,自己的幾個兒子被高氏派去管理三十七部,最終一個都沒有回來。
心如死灰的李紫琮更是在自己的偏廳擺上了一具上好的紅木棺材,以死明志的決心,卻被國相高泰遠一句‘晦氣’,讓朝堂上的其他人對他懼而遠之,深怕自己被這人的‘晦氣’沾染了。
國相高泰遠陰陽怪氣的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