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部分,翠羽戲乾隆,巴喬的中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京城以北的積香庵外施糧賑災。雖然所籌錢糧有限,可也是臣妾等人一片心意,望皇上成全!另外,臣妾還想拿出多年積攢的份例,連同封箱未動的嫁妝,一齊折成現銀,為這積香庵重修擴建一番,不枉臣妾一片向佛之心。皇上,您覺得怎麼樣?”
乾隆頗感意外,覺得自己這位皇后,與往昔相比大有不同。
說實話,自孝賢皇后過世後,紫禁城裡東西六宮,雖不至於雞飛狗跳,可也算得上是烏煙瘴氣。倒不是那拉這個繼位者不上心,實在是皇后這份差事,以她的能力跟性格來說,著實難為她了。那拉氏又是個心氣兒高傲的,兼且前有富察氏作比較,更是卯足了勁兒要做出一番樣子來。只是事與願違,東施效顰,落得慘淡收場。
她做側福晉的時候,便因倔強性子,不得乾隆歡心;做皇后,又因能力有限捉襟見肘,不得六宮人心;連當初一力保舉她登上後位的太后此刻,對她也漸漸失望,沒得耐心。可也無法,她是先帝爺親自指的側福晉,又是滿洲上三旗貴女,雖性子差點,好歹也沒比她更合適的了。太后有些後悔,可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後來索性長住圓明園,不回去了。
乾隆雖對這位繼皇后心有不滿,可這畢竟是一國之母,當不得兒戲,怎能因個不滿意就換掉?況且那拉雖有諸多缺點,但並無任何不可饒恕的過失。廢后,他從未想過,只是有多遠便最好能躲多遠,不然,他幹嘛一天到晚往宮外跑?!笑話,以為當皇帝這麼清閒吶!
如今看來,那拉氏這番話言辭誠懇、條理清晰,倒有了那麼一點賢后的樣子。
乾隆眯了眼睛,沉吟片刻後問道:“難為皇后有此心意,朕心甚慰。只是,這積香庵在何處,朕從未聽聞,為何皇后要選在此地施糧?”
那拉答道:“皇上,這積香庵乃是京師以北二十里外的一座尼姑庵。臣妾也未曾去過,只是聽臣妾的弟弟那青曾言,這積香庵香火鼎盛、菩薩靈驗,那主持師父更是少有的蕙質通透之人。京城畢竟是天子腳下,怎能讓災民隨意進出流蕩?選在山上的積香庵,臣妾以為最合適。”
乾隆點點頭,也不再多話:“朕準了!”
哪知那拉氏話並未說完:“皇上,既是賑災施糧,需得有個主事的才行。臣妾等是婦道人家,又居於深宮,頗有不便。臣妾想,就讓我弟弟那青來辦這件事。他一貫辦事穩重,又忠心耿耿,定能將此事辦的面面俱到,不令皇上跟眾姐妹失望。”
“那青?”乾隆爺笑了,不是高興,而是氣的。一提起這小舅子,他就恨得咬牙切齒。然而無法,畢竟是皇后的弟弟,總要給些顏面。平時對他放縱容忍也就罷了,怎知他還有臉湊到跟前來!
“辦事穩重?皇后,說這話,你真的不虧心吶?!三年前,你說想為弟弟謀個前程,免得他遊手好閒淪落成紈絝子弟,好,朕賜他個三等侍衛,準其在御前行走。朕想他在宮裡,有諸宗室子弟提攜,又在朕的眼吧前兒,總翻不出什麼花兒去吧?誰知他不但在當值期間聚眾賭博,還差點兒因為疏忽把乾清門給燒了!”
“你替他求情,說他自來散漫慣了,當不了這定點靠時的差事,況且他身弱體虛,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武官也不合適他。好,朕認了,是朕用人不當,朕給他分派個文職。巡鹽御史,從三品,用不著定點定崗,只管著給宮裡採辦貴重物品就得了。這是什麼差?是肥缺,是朕都知道的肥缺!可他都幹了些什麼?虧空、敷衍、中飽私囊、以次充好!這些事兒朕都懶得給你舉例!”
“若不是你哭哭啼啼糾纏不清,朕後來也不會許他治理河工這份差事。朕想著直隸治水多年,水患基本絕跡,總不能再出什麼岔子吧?誰成想他左捅捅,右搗搗,竟讓黃河發大水淹了幾萬畝莊稼。好在撤離及時未出人命,否則,朕非要下旨摘了他那顆草包腦袋不可,誰求情都沒用。現在,還好意思來求賑災施糧的差事,他也不想想若不是因為他,哪來這許多災民,哪會有這許多人遷到京師附近,哪用得著他去賑災?!施糧?哼,他不要施著施著,把黃河之水引到京師,淹了紫禁城才好!”
那拉皇后臉上一陣青一陣白,便有些掛不住。自家弟弟什麼貨色,當姐姐的還能不知道?只是再不好也是親弟弟,總不願見別人數落他,總不能不拉扯拉扯他。一見皇上這態度,是鐵定沒戲的了,當下便覺得沒味兒,施了個禮便要退出去。走到門前,卻又停住腳步,回過身來。
差點兒,把這趟最重要的目的給忘了。
“皇上,臣妾聽聞您這次自回疆回京,帶了一位姑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