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部分,盛唐永寧,不言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了要攻打龜茲了?統帥人選可定下了?”
李治為難地搖了搖頭,嘆著氣說道:“等明年開了春,怕是就要發兵了,統帥的人選雖然現在還沒有議定,但是多半會是陳國公侯君集……我今日與岳父商量了半天,也沒能想到可以頂下侯君集的人選,這次真是麻煩了”對侯君集此人,他與房玄齡素來的看法都很一致,那就是此人太過剛愎自用,又狂妄自大,不宜重用,可是李世民卻對侯君集頗為看重,每每便有彈劾也念著舊情不願深究,倒把侯君集慣養的越發目中無人。
永寧一聽到侯君集的名字,也不免皺起了眉頭,陪著李治嘆了口氣,說道:“若是真定了侯君集為帥,那倒是真要好好勸勸二哥,還是打消了這次隨軍出征的念頭為好,那侯君集素來與父親大人不和,又有前些天蕪陽子的事情在,依著他睚眥必報的性情,怕是二哥若落在他手裡,是得不著什麼好的……”
“這事何用你多想,岳父自有分寸……”李治並不替房遺愛擔心,有房玄齡在,房遺愛是絕對翻不了天的,他揉著額頭,還在為統帥人選操心。
永寧自然明白,李治是絕對不願在此時,將兵權交到一向與他心志不合的侯君集手裡的,可是如今那些老將們到底是都上了年歲了,又有李靖的病擱在那裡,怕是李世民也是不願再讓那些年紀較大的老將們上戰場了,而侯君集這個年紀並不算太大,身體又素來康健的自然而然不落進了李世民眼中。
而且,李治做為太子,終究還是有些顧慮的,這與兵權相關的事,他並不適宜多言,君臣父子,總是君臣在前,父子在後,若是為了兵權這樣的事在李世民心裡埋下了陰影,未免得不償失。
“九郎……”永寧跪坐在李治身後,伸手為他按摩著太陽穴,說道:“我也知道你在憂心些什麼,其實便是讓他得了兵權又有什麼?軍隊還不是我大唐的軍隊嗎?那些將士也一樣是我大唐的將士即使陛下點了侯君集為帥,可是底下的副帥、先鋒,隨軍將官,難道他還能一手遮天不成?要知道,真正掌握軍隊、和那些兵卒打交道的人,可不是元帥……”
李治聽了永寧的話,輕笑出聲,拉著她在身邊坐下,說道:“你這話倒與岳父說的是一樣的,岳父也是這樣勸我,與其冒著被父皇猜疑的危險,去與侯君集爭這個統帥之位,倒不如從年輕將領中挑一批人出來充實進去,一來能掌控軍隊動向,二來也能讓年輕人有個磨練的機會……”
永寧白了李治一眼,說道:“既然父親都已經給你出了主意了,你幹嘛還這樣一副沮喪的樣子?”
李治把永寧摟在懷裡,手下意識地貼在她的肚子上,輕聲說道:“我本有意在父皇面前提一提薛仁貴、席君買和你二哥,可是岳父卻認為不妥,雖然他沒細說,但我其實也知道,他是擔心他們會折在侯君集手裡,他們再怎麼能耐,戰場之中主帥要想暗算他們,他們多半也是躲不過的……雖然我明白這道理,可是還是有些放不下,機會難得呀……”
永寧明白李治的意思。李世民已經老態橫生,這次說不定就是他有生之年最後一次征戰,如果薛仁貴、席君買和房遺愛趕不上這次的立功機會,那麼下次上戰場的時間大概就要好幾年以後了,畢竟依照禮法,新皇登基守孝期間,是不用兵的。
李治這是怕拖得時間太長了,等他準備起用這些年輕將領的時候,他們身上的軍功、資歷被人質疑打壓。這三個人,當然肯定還不止這三個人,李治手下此時已經聚集了一部分前景很不錯的年輕人,他們除了資歷尚淺之外,並沒有什麼不如人的地方,李治這麼忌諱侯君集掛帥,說到底便是不想這些人失去了這次歷練的機會。
李治現在是一想起侯君集就一肚子火氣,這幾日他幾次試圖與侯君集示好,都被侯君集避了過去,一副沒把他這個太子殿下放在眼裡的樣子,也正是侯君集的這種態度,讓李治越發的不敢把自己的輕易地放到侯君集的麾下。
永寧雖然並不清楚李治向侯君集示好的事,但是多少也能猜出些侯君集的態度。心中暗歎,終究是李世民對侯君集寬仁太過了,這樣的做法,雖然讓李治不好對侯君集下手,卻也讓侯君集對李治恭敬不起來。
儲君,畢竟還不是君
“九郎,那侯君集可是做了什麼讓你為難的事?”永寧猶豫了一下,還是把這話問了出來。
李治身體一僵,緊抿著嘴唇看著永寧不說話。
永寧卻彷彿沒發現李治的不對勁兒一樣,只輕聲地說道:“雖然你現在只是儲君,可是畢竟也是君,他既敢讓你為難,怕是有所倚仗,絕不可放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