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線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部分,天可汗 西風緊,西門線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親孃,薛崇訓說的大明宮當然不是指此時,而是擔心太平下臺之後的處境。王昌齡當然是聽懂了意思的,但是他一時不好對皇室的事多言,只有默然不語。
宇文孝眉頭一皺,臉上的溝壑就更深了,“薛郎可有什麼打算?”
薛崇訓沉吟許久,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宇文孝和王昌齡都注意觀察他的神色,情知他已有計較,只是不願說罷了。這種事幕僚也不好追問,只得慢慢猜測。
三人站在城頭上繼續默默地眺望四周的景色,山巒起伏、江河千里,十分壯觀。這裡雖然一副人跡罕至的蒼涼,給人偏僻之感,但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從今往後,河西、隴右地區將連成一片,南絲綢之路的安全必將帶來與中亞貿易的頻繁,隴右千里沃土將成為唐朝的糧倉之地……吐蕃在重新攻佔石堡城之前,兵鋒再也無法到達河湟隴右的唐軍據點;加上吐谷渾人投向唐朝、積石山地區的堅固工事,吐蕃人在東線基本沒有指望了。
高宗時期唐朝名將薛仁貴在大非川全軍覆沒,唐軍損失數萬,一場戰爭的失敗就影響了唐朝數十年的氣運;一場戰爭的失敗,導致唐朝在遏制吐蕃的東線戰場長期處於被動,迫不得已要投入更多兵力國力防禦,不僅影響了隴右地區的經濟,也不斷消耗國力。
而現在程千里和薛崇訓在隴右地區的勝利,勢必同樣產生長達數十年百年的深遠影響。唐朝廷有識之士定然能意識到昌元元年到二年這段時間在西北地區的節節勝利意味著什麼。
果然石堡城大捷的訊息傳入長安,還沒等薛崇訓的奏章到達,長安就立刻下了詔書,傳隴右節度使程千里、伏礏道行軍總管薛崇訓進京面聖。
薛崇訓在鄯州安排了一番人事,讓張五郎繼續掌劍南軍兵權,宇文孝繼續發展西北部情報網。他好不容易在這邊積蓄了一些實力,當然不可能因為回京就完全放棄。
正文 第四十四章 歸期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11…7…15 9:28:48 本章字數:3241
夏秋之交本來是最炎熱的季節,但鄯州依然很涼爽,薛崇訓早上起來還穿了兩件衣裳,外面一件青色的輕袍,裡面一件薄褻衣。今天要動身回京,所以起得額外早,收拾停當後,天才剛矇矇亮,東邊一片魚肚子一般的顏色。
薛崇訓拍著平常坐的這輛松木馬車,自言自語道:“千里隴右道,路遙知車力,你要是能挺到長安,就真是輛好車!”
程婷挑開竹簾問道:“郎君剛才和我說話嗎?我沒聽清。”
“沒,我和這輛車說。”薛崇訓道。
程婷掩嘴笑小聲道:“真傻。”
這時宇文孝、張五郎等,還有鄯州的各級官員也從城門口走出來了,都是來送薛崇訓和王昌齡的。劍南軍本來已經調往吐谷渾王城,但張五郎專程趕回來送別。
薛崇訓有些傷感地笑道:“五郎和蔡家的親事,我是沒法參加了,到時候你遞個信到長安來,我差人補上禮。”
張五郎搖頭道:“信肯定會帶給薛郎,但路途遙遠,禮就不必了,薛郎的心意我們收下。”
薛崇訓道:“自然不會太多禮物,就是一份心意。”他轉頭對宇文孝道:“讓宇文公留在這邊陲之地,難為你了。”
宇文孝笑道:“薛郎不必在意,我在鄯州幹得挺樂,這不我這把老骨頭還有用武之地麼?”
眾人聽罷也跟著一陣大笑。薛崇訓又道:“我回長安後,會照看著宇文公的家眷,你勿憂。”
他說罷又一一和鄯州的故吏抱拳告別,然後對張五郎說道:“我有一點私事交代五郎,咱們借一步說話……上馬。”
薛崇訓用馬鞭指了指,自己也翻身上馬,與張五郎並馬行到驛道旁的草地上勒住馬韁停下來。馬背上的倆人說話,馬兒只顧低下頭吃草。
“薛郎有何事交待?”張五郎問道。薛崇訓只顧眺望西方,良久未語,彷彿在想著什麼,過了許久才淡然道:“朝廷讓我掛著伏俟道行軍總管的頭銜,和吐谷渾的議和也是我辦的,這事不能出問題。你在伏俟城要密切監視伏呂氏的動向,如有異動提前察覺……宇文孝管著情報局,他也會派人到伏俟城佈置眼線,五郎和他多聯絡。”
張五郎正色道:“薛郎所言極是,目前吐谷渾人雖然還服服帖帖,就怕時日一長,對每年都要交納五分之一的收成心生怨言,有什麼異心。”
薛崇訓點點頭,沉吟片刻道:“萬一……我是說萬一出了事,你得站在慕容氏那邊,別相信伏呂……”他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