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線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4部分,天可汗 西風緊,西門線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若,但眼角露出一絲冷意,回顧眾臣道:“治理天下者,朝廷。大唐朝廷是什麼,是陛下和三省六部,國柄大權應集於此。晉王欲開戶部錢行印發紙鈔,並要國庫支用錢行紙鈔,便是染指國柄!今後戶部是聽蕭相公的還是聽晉王的?又或是國家財政需得和晉王商量著辦?此中關節,諸公不可不明!”
薛崇訓被當眾打臉自然心下不爽,便回敬道:“太子倒是先弄清楚啊,薛某本就是戶部侍郎,一部尚書侍郎商量政務有什麼奇怪的麼?”
“晉王什麼時候做的戶部侍郎?”李承宏愕然。
周圍頓時響起一點壓抑的笑聲,李承宏覺得有人在嘲笑他孤陋寡聞,臉色頓時一紅。
薛崇訓道:“三年前我就是戶部侍郎兼轉運使,您以為三河法是誰弄出來的?不是近年漕運量增大,京師的人越來越多,咱們說不定得時不時去洛陽就食啊……以前有正式公文任命我做戶部侍郎,到現在還沒有撤職的憑文。”
他最後忍不住帶著攻擊性的口氣說道:“太子還未執政,難道就急著要撤咱們的職了?”
廟堂上頓時鴉雀無聲,薛崇訓那句話很簡單,但是在這種場合說出來非常言重,極具挑|釁。意思好像就在說:你都沒掌權就迫不及待要奪老子們的權,老子們會願意讓你掌這個權麼?
李承宏沒想到自以為思維敏捷地看透了薛崇訓的奸計很牛比,沒想到搞成這樣,弄在那裡不上不下,下不了臺階。太子當成這樣也真夠窩火的!
就在這時,左相陸象先淡淡地說道:“太子初登廟堂,對前事今事瞭解不深實屬情理,他不知道晉王兼著戶部官職,方才有所質疑,並無惡意,老臣以為情有可原……不過老臣斗膽諫言,太子年輕需時日學習通曉政務,切勿急躁。”
陸象先自然不願看到事態升級,所以才出來平息,一邊說好話一邊說歹話,誰也不得罪,他就是這樣的人。李承宏算個精明的主,一聽有人解圍,也顧不上動氣莽撞,急忙順著臺階下來:“左相所言極是……”
短暫的矛盾漸漸緩和下來,但是大夥都看得明白,太子現在根本不是對手,現在大家應該站那邊顯然是一目瞭然了。
最沒骨頭的竇懷貞反應最快,立刻就問薛崇訓:“晉王所言紙鈔,既然朝廷能印,民間也私印。暴利之下必有以身試法者,查之不絕會不會造成氾濫之勢?”
他這麼一問,看似刁難薛崇訓,實則就是幫他說話了。既然人家一幫幕僚謀劃出紙鈔的方案,哪裡在細節上沒有準備的?竇懷貞不愧為官場老油條,拍個馬站個位簡直可以做得滴水不漏,根本就沒有阿諛奉承的感覺,就潤物細無聲地拍出馬|屁來了。
薛崇訓便神情自若地解釋道:“自然要多方防偽。首先是質材,要用桑皮加特殊配料造紙,控制原料,保密配方,便可使仿製困難;然後是用印,印中帶暗記;還要編碼,三年以舊換新,如發現有數字重複便有作假,就要嚴加追查。最後便是重賞舉報者、嚴懲造假者,以儆效尤。如此一來,也許無法完全杜絕造假,但絕不可能造成偽幣氾濫。”
竇懷貞又問:“薛郎言新鑄銀幣,為何沒有金幣?黃金價貴,也是便於度量攜帶之物啊。”
薛崇訓笑道:“那是因為金與銀兌換比例本身就在變動,黃金更有成色區別之大。一兩銀子換一千成色好的銅錢,恆古不變,銀幣便於度量;而金銀之兌換卻不同,我朝開國時銀少,一兩黃金只值四兩白銀,現在銀礦開採,商業繁榮,兌換比例大大增大,與世而變也。故只造銀幣,以兩錢銀為一枚,換錢二百文,再配以大小面額紙鈔,使得錢幣標準度量,必將大大促進商貿繁榮,增加朝廷稅賦,國富民強!”
兩人說得熱乎,竇懷貞盡挑些沒難度的問題“刁難”,自然是讓薛崇訓對答如流。這時陸象先說了句比較公心的話:“自古農人充實倉廩,工匠修築廣廈,而商賈逐利輕義,逐利者太眾未有生產,圖耗五穀衣物,非國家之福。”
薛崇訓笑了笑,心道士大夫的思想畢竟比較狹隘,不明白商業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他也不想和陸象先爭論這種問題,和一個老頭子爭論原則性的認知,不是蛋|疼麼?便輕描淡寫地說道:“商貿繁榮,各城各市人煙密集繁華,不失為盛世之象,害處並不大嘛。”
正文 第五十四章 冊子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11…8…29 6:16:25 本章字數:3198
廷議時薛崇訓費了好大的勁遊說,總的還比較順利,但朝裡沒有馬上同意,其中有個重要的原因是太子李承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