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皮的毛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5章 宗人府,大明天子錄,俏皮的毛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西七衛,是指明朝在嘉峪關以西(今甘肅西北、青海北部及新疆東部)設立的7個羈縻衛所,又稱“西北七衛”和“蒙古七衛”(因七衛首領皆為蒙古貴族)。先後有安定、阿端、曲先、罕東、沙州、赤斤蒙古、哈密七衛。後沙州衛內遷,在其故地又設罕東左衛。

嘉靖以後完全被土魯番汗國吞併。

安定、阿端、曲先、罕東、罕東左衛歸西寧衛管轄。沙州衛、赤斤蒙古衛和哈密衛歸肅州衛管轄。諸衛中除了原來遊牧於青海湖北部的罕東衛與罕東左衛外,分佈於撒裡畏兀兒之地、河西西部、哈密等地的安定、阿端、沙州、哈密諸衛均由察合臺后王集團轉化而來。

關西七衛的設定遮蔽了西陲,保證了西域往來和入藏的使臣商隊等安全透過,使大明朝廷可以將國防防禦力量專門用以對付蒙古的瓦剌和韃靼。

明朝設立關外衛的目的是鞏固西北邊防,加強對西域地區的控制,維護明朝與阿拉伯和中亞各國的貢路暢通,併為朝貢提供某些服務。

從實際效果看,明朝統治者的這些目的基本達到了。

有明一代,關西七衛不僅自身不曾給明朝帶來真正嚴重的問題,而且當明朝的西北邊疆受到侵擾時,關西七衛有時還能幫助明軍作戰。

而七衛中的哈密衛地理位置更加特殊。

哈密衛,位於塔里木盆地東北,“東接甘肅,西距土魯番,其北有山與瓦剌相界”,橫亙東西交通。自古迄今,都是中原內地與中亞、西域乃至歐洲諸地進行政治、經濟、文化聯絡的樞紐。

哈密衛處於明朝與西域諸國之間的要道口上,是中原與新疆地區來往的咽喉,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據點。它隔絕了蒙古貴族與“番族”聯合而形成的對西北的軍事威脅,確保了西域貢道的安全與暢通。是明王朝對西域諸國的接待站、中間站、諸番朝貢頓宿之所,變成了明政府“會同館”的分設機構;

哈密衛是防禦外敵入侵的西部前哨,與西北邊防息息相通,擔負著“弭西戎東窺之心,斷北虜南通之臂”的特殊職能。

雖關西七衛的設立對大明好處不少,但是劣勢也很明顯。

首先,在政治上就表現出了明朝戰略消極的一面。因為七衛與明王朝之間的政治隸屬關係帶有明顯的羈縻性,大明朝廷對其管轄不像內地衛所那樣嚴格,故而關西諸衛有時會做出違背明朝意願、甚至有損明朝國體和利益的事。

關西衛七衛為撩到財富,有時會劫殺明朝使臣和各地貢使。

如永樂二十二年(1424),中官喬來喜、鄧誠使烏思藏,至畢力術江黃羊川。安定衛指揮哈三孫散哥及曲先指揮散即思等“率眾邀劫之,殺朝使,盡奪駝馬幣物而去”。明仁宗為此震怒,派李英率大軍討伐。洪熙元年(1425),亦力把裡及撒馬兒罕遣使入貢,道經哈密時,“為沙州賊邀劫”。五年(1430)六月,明宣宗聞知曲先散即思“數率眾邀劫往來貢使,梗塞道途”史昭率大軍征討。

正統元年(1436),赤斤蒙古衛指揮可兒即“掠西域阿端貢物,殺使臣二十一人”。正統六年(1441),明英宗聽赤斤蒙古衛有人“時往沙州寇掠,或冒沙州名,邀劫西域貢使”,遣敕切責。等等,諸位此類不計其數。

除了掠奪朝廷的供奉外,關西七衛有時還不服從明朝指揮,即使是皇帝的命令,對他們也不具權威性。

如宣德六年(1431),明朝對安定、曲先用兵,令安定衛指揮桑哥與罕東衛軍從徵,罕東竟違令不至。正統四年(1439),沙州衛都督同知困即來得到皇帝同意去哈密索要從沙州逃去的一百三十餘家,哈密不還。明朝給哈密忠順王直接下命令,依然不還。後來再次索討,也只還了一部分。

又如,正統九年(1444),安定衛那南奔掠曲先人畜、帳房,明廷“遣官往彼追理,爾那南奔等肆惡不悛,復劫掠官軍馬駝行李”。罕東衛奄章部佔據沙州,赤斤都指揮革古者接納沙州衛叛亡之徒,沙州衛都督困即來屢訴於朝,朝廷“數遣敕詰責”,“諸部多不奉命”。

不過,關西七衛的設立,對西北與內地的經濟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在貢賜貿易中,貢使的往來促進了兩地間的經濟繁榮、生產發展,滿足了西北與內地經濟的互補性與物資流通的需要。

七衛貢物多“馬、駝、玉、速來蠻石、青金石、把咱石、金剛鑽、梧桐、鐵器、諸禽皮”等物,為內地所急需或少見,明政府回賜物多彩段、糹寧絲、絹、鈔等,均為七衛所缺之物。

在經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道之痕

馮葉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