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皮的毛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章 弊端,大明天子錄,俏皮的毛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進入十月份,北方的天氣已經非常寒冷了。再往北,東北現在甚至有些地方都已經飄起了雪花。
南北大營自進入十月份開始,移鎮駐守地方已經開始了,鎮國軍,鎮守軍,警察部隊,分批次的出營移鎮。東北這個時候還保持著老樣子,亂,騷亂不斷,各族為了爭奪權力地位和地盤,火拼的厲害,即便是朝廷明面上在壓制,他們不敢大規模的交戰,但是小規模的襲擾,侵略依舊每天都在東北上演。
這自然是朝廷樂意看到的,自然也不會去制止。只要不出先大規模的械鬥,侵略,朝廷不會插手。
所以,現階段東北地區依舊保持原樣,鎮國軍等移鎮的軍隊也沒有開赴東北,而是以西北西番為主,進而將邊關九鎮,大明內陸所有衛所全部撤換。
隨著數十萬大軍的移鎮,衛所改制,軍戶改制,土地改制等等一系列和關衛所有關聯的問題也都跟著一併解決。
隨著全國衛所改制以及皇室宗親的改制,一些新的問題也迎面而來。
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也要跟著變動,不然之前的一切改動都將只是治標不治本。
明朝建立後,明太祖朱元璋把土地管理和基層管理創新結合起來,推行了賦役黃冊,魚鱗冊和裡甲制度。
賦役黃冊就是所謂的戶口冊,又稱明代黃冊,是明朝國家為核實戶口,徵調賦役而製成的戶口版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戶籍戶口。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政府在戶帖制度基礎上建立了黃冊制度。黃冊以戶為單位,詳細登載鄉貫、姓名、年齡、丁口、田宅、資產,並按從事職業,劃定戶籍。主要分為民、軍、匠三大類。
民籍除一般應役的民戶外,還有儒、醫、陰陽等戶。軍籍除一般供應軍役的軍戶以外,還有校尉、力士、弓、鋪兵等。匠籍,登記手工業戶,向政府承應工匠差役以及廚役、裁縫、馬、船等。
另有灶籍,登記製鹽戶。
黃冊的編造程式是,由政府仍把戶帖發給各戶,每年填報,由地方官核實其丁口,田宅及資產等的變動情況,逐年累計的材料作為10年大造黃冊的依據。
黃冊的發明獎大明民,軍,匠定死了,看似方便,實則卻是弊端頗多。
魚鱗冊,即土地冊。
魚鱗圖冊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建立的科學的土地賦稅管理辦法。圖冊中詳細登記了每塊土地的編號、土地擁有者的姓名、土地畝數、四至、以及土地等級。還把每塊土地形狀繪製成圖,每冊前面又有土地的綜圖,彷彿魚鱗一般,因此稱“魚鱗圖冊”。
最早出現在宋朝農業經濟較為發達的兩浙、福建等地。元末朱元璋初入徽境,採納休寧儒生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進諫,為魚鱗圖冊的普及和完善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發現因土地隱匿給國家稅收造成損失的嚴重問題後,開始編造完整、詳細的魚鱗圖冊,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摸清了地權、清理了隱匿。這是地政管理史上的一個巨大進步。
裡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層組織形式。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黃冊制度的基礎之一。
關於裡甲制的編制,眾多的學者普遍認為一百十戶為一里是定製,且它一直保留至裡甲制的瓦解。
明初,明太祖制定一百十戶為一里的規定是為了便於黃冊制度的推行及完善地方機構等原因,而以一百十戶為一里的編制有其特定的作用。
這三大制度相互配合、相輔相成,構成戶籍制度、土地制度、賦役制度,以及基層社會治理高度結合的有效機制,能夠實現多重目標。
不過,這些制度的有效執行是以靜態且相對封閉的基層社會為前提。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口流動和土地交易頻繁,僵硬的管理制度顯得越來越脫節。
特別是定死的戶籍制度,因為衛所制度的衰敗腐爛,以裡甲制度為基礎的賦役制度積重難返,百姓和繼承軍戶承受的各種徭役雜派愈益繁重,而國家財政汲取能力不斷降低,財政越來越入不敷出。
之前,軍戶和匠戶已經全部革除,國家不再以定製規定民,軍,匠的戶籍,而是統一以民籍定。
現在要改變的是脫節和落後的管理制度。
軍隊移鎮以及衛所的廢除改制已經有了前車之鑑,不需要朱祁鈺過多的操心了,軍委會已經能夠勝任現在的所有安排。
騰出手來的朱祁鈺開始將目光轉向政事堂。
從年初開始,對於政事堂施政佈政他就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