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2部分,盛唐夜唱,死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臣奉命督辦河工;有一個章程;還請聖人過目。”葉暢從袖子裡又掏出一疊紙。
李隆基接過那紙;卻沒有看;扔在一旁的小几上;長嘆了一聲:“你倒是個有心的;此折朕稍後再看;你究竟如何打算;說與朕聽就是。”
“臣有意順黃河堤岸;修一條路……”
葉暢將自己的計劃說了出來;李隆基初時還有些不耐煩;但漸漸就專注起來。
葉暢的意思;就是借疏浚黃河之機;沿著黃河修一條東西向的直道;大體與黃河走向平行。直道一直延伸到東海郡;大體來說就是後世的隴海線。這個工程甚為浩大;故此葉暢將其分為幾段;規劃之中;是用二十年時間完成。
規劃二十年的工程;這在大唐歷史上;還是極為罕見的。一般官員;都是急功近利;只想著馬上見到好處;好變成功績換取升遷;有幾人願意用長遠的眼光做事
“三年之內;先建成徐州至汴州之一段路;如此淮南道之財物;冬日亦可自陸路轉運至汴州;臣查過朝廷的地圖;此二地之間;原本就有道路連通;此次主要是拉直墊平;再以水泥鋪成轍道……”
此時路面為泥土路面;最多就是墊上沙石;因此大車經常陷入其中;影響物資流通。葉暢準備統一車輪之間的距離;以此距離為標準;在路上修兩道專供車輪壓碾的水泥路來。因為只相當是兩條寬不足半尺的水泥路;故此水泥消耗量並不太大。
“如此會不會勞民傷財?”李隆基聽完之後;有些猶豫地問道。
“聖人;勞民是難免的;平日裡徭役;豈有不勞民者?關鍵是讓百姓覺得勞有所值——此次修路;朝廷只需墊支部分錢財;還有政策上給予方便;百姓服此役者;不僅管其吃住;而且還有工錢可領”
李隆基他是知道葉暢“理財”本領的;聞此之後;雖然心中不信;卻沒有立刻斥責葉暢在大言不慚;而是問道:“你說說;這麼大的工程;朝廷如何能少花費而得大功。”
“以臣所知;自汴州至長安;每年十月之後;糧價便漸貴;原因不過是黃河冰凍;水道斷絕;淮南之糧;運不過來。而每年自淮南、江南等地運至京中的絹綢;多有因為船載浸水而壞者。若是此路得成……”
葉暢一番說辭;無非就是以道路修成之後;一年四季風雨無阻;朝廷能節約大筆開支為理由。最初時李隆基想要搖頭;因為這樣的理由;還不足以說服他;特別是根本不可能達到葉暢所說的朝廷只要出小錢而民間會主動出大錢的目的。
但葉暢話題一轉;便提到這路不僅可以官用;而且還可以民用;特別是那些中小型商人所用。
長安、洛陽、汴州自是富庶;但是北海、廣陵與江南一代;亦是日趨繁華;兩邊商貿往來甚多;這條路若能修通;對於商人們來說;將是極大的喜訊。這條道路;官民兩用;便可以沿途收取路費、商稅。若拿這預期之中的收入來抵押;向民間借款;必定會有大量商人願意出這個錢。
“朝廷出面做此事;怕是不體面……”李隆基猶豫不決。
葉暢心裡暗罵了一聲;朝廷收稅徵役;就不怕不體面;借錢修路;反倒怕不體面起來他口中卻道:“臣亦考慮了此事;故此建議;由安東商會出面經辦此事……朝廷允許安東商會辦櫃坊;行飛錢;並以飛錢充抵租稅……”
如果說方才修路只是引子;那麼現在這個飛錢才是正文。
大唐如今商品經濟發展得很快;遼東的貨物極受歡迎;但限制其發展的因素也日益顯現;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便是缺乏有效貨幣。
金雖流通;但數量稀少面值巨大;銀雖值錢;但目前實際上是不流通的;而銅錢不僅沉重;數量也因為銅器大行之事而稀少;故此;葉暢便提出辦櫃坊之事。
此時櫃坊在長安城中已經出現;只不過其具備的主要功能;還只是存放銅錢與放貸。葉暢的意思;就是以安東商會的信譽和遼東物產為保證;在長安辦一所銀行;獲取大唐的紙幣“飛錢”的發行權;同時也向大唐朝廷放貸修路。當然;葉暢也不會忘記;銀行的另一功能;招攬儲蓄。
此時的櫃坊存錢;不但沒有利息;反而要給櫃坊錢;葉暢深信;自己哪怕把利息定得低一些;也會有很多人願將錢存入進來。
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皇帝、權貴;將這櫃坊視作朝廷的府庫;可以隨意支取。故此;葉暢要將櫃坊放在安東商會的名下——侵犯櫃坊的利益;就是侵犯安東商會背後三百餘家股東的利益;即使是李隆基生出此心;也要有所顧忌
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