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3部分,盛唐夜唱,死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除了在最初三天發生擠兌,接下來就穩定,甚至比起平時更加穩定。畢竟戰亂之中,帶一張紙走和帶一堆銅或帛走,哪個更為方便更易隱藏是誰都能想得到的事情。
這一百萬貫的飛錢,對倉皇出逃的李隆基來說,實在是雪中送炭。
“這如何使得,你們也受損不小……”
“我等能夠賺取這些錢,最大的倚靠便是朝廷的支援,若無聖人讓我等放手施為,哪來這些錢?如今國家動盪,處處要錢,犒賞士卒、獎勵忠貞,這些錢總不能讓葉公來出,朝廷與陛下不出,誰出?”獨孤明說到這裡,誠懇地道:“臣愚駑,原先並未想到這麼多,葉公提點之後,臣才明白。”
又是葉暢……
李隆基聽得這裡,很有些無語。
這次葉暢一路掩護他,但在金錢上對他的支援並不多,李隆基初時只道是戰爭中需要花錢,而且商路斷絕,葉暢的收入也極大減少,故此並沒有細想。現在看來,葉暢不是不給錢,而是要藉著獨孤明等人之手給錢。
葉暢的目的,仍然是謹慎自持,不令他生出以財收買人心之念。想到葉暢苦心積慮不過就是維護君臣關係,李隆基心中的感動,幾乎要為之落淚。
他可不是從小就無憂無慮的太平天子,只是這些年養尊處優,讓他漸漸荒怠政事,卻並不意味著他看不懂人心人性。葉暢能做到這一步,再與太子、永王等一對比,高下立判。
“只恨葉暢非吾兒也,若葉暢乃吾子,此時吾立刻禪位於他,則再無憂矣。”他感慨地說道。
獨孤明等詫異地對望了一下,沒有想到李隆基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高力士低著頭,暗暗嘆了口氣,方才他就勸諫過,這種話是不能說的,說出之後,就是葉暢沒有什麼心,別人也難免記下,等到有用的那一天,這句話要麼就是葉暢纂位的依據,要麼就是新君治葉暢罪的根源。
“如今朝廷既然有錢,請陛下先將扈從侍衛的賞賜發放了,扈從侍衛拋家棄子,隨天子來此,實是不易。”陳玄禮在旁道。
“那是自然的事情,除了扈從侍衛,前將立功將士也要先發放一些,剩餘部分,待朕回京之後補足。”李隆基摸了摸那飛錢,人老了就貪財,特別是在這種情形下,不過他還是分得清輕重緩急,然後又將那錢交給了獨孤明:“朕欲令卿為戶部尚書,為朕理財,這錢如何兌出發放,也由卿一併處置。”
獨孤明愣了一下,這可就是一百萬貫換來了個戶部尚書之職。
換了十餘年前的他,這是求之不得的美事,但放到現在,他卻覺得有些棘手。
他苦笑道:“臣乃聖人之婿,為君父分憂,乃是臣之本分,若是臣真為戶部尚書,恐有以錢買官之非議……”
“卿自問能做好這個戶部尚書麼?”李隆基問道。
獨孤明想了想,他為人原本就不笨,這十年來沒有聖寵,息了爭權奪利的心思,專心用在賺錢上,跟著葉暢倒是學了不少理財的本領。他自問雖然是比不上葉暢,但只要從葉暢那兒借幾個得力的人手,比起楊國忠之流那是要遠遠超出了。因此他道:“臣雖愚鈍,但這些年隨葉公開礦辦場建農莊,亦頗有一些心得,比起楊國忠之輩是要強的。”
“那就成了,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國家有難之時,正需要汝等盡力。不僅是你,楊說吾婿亦當有職司。”李隆基緩緩地道。
他都說到這種程度,獨孤明、楊說等也不好再拒絕,不過這二位駙馬乃是大起大落過的,倒沒有因此而得意忘形,他二人對視了一眼,口頭上應允下來,心裡卻在琢磨,這種事情,必須與葉暢商議,徵求葉暢的意見。
不一會兒,玉真長公主與壽安都來了,眾人彼此都是親戚,再見之後,自然少不得一番唏噓。玉真長公主看到來的貴戚足有二十餘位,都是在楊氏得寵時不得意者。她不免心中暗暗感嘆,這些人因為不受李隆基寵愛而避開了除夕的政變,當真是因禍得福。
不過她旋即驚覺:這也太巧了吧。
這些倖存下來的貴戚,幾乎全部都與葉暢關係密切,當初葉暢與楊國忠相爭時,他們可是沒少幫葉暢造聲勢!
他們毫無例外,都是在過年前一段時間離開長安,有到南山別業中去“靜心”的,有到外地莊園去“巡察”的,也有乾脆就是“養病”的。當然,不是說落入安祿山手中的貴戚當中,就沒有與葉暢親善的,可細算起來,葉暢在權貴中最親近也最有能力者,竟然都能脫身。
這不可能是巧合。
不過玉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