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為什麼講究門當戶對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章 為什麼講究門當戶對,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春秋時代有一種現象,身份地位越高的人,他們成婚得越晚,倒是一些小門小戶成親的年齡都偏小一些。 無論是在什麼時代,身份地位高的那一些人,他們大多有指腹為婚的習慣,極可能自己的兒子或女兒沒有出生,兒子或女兒的妻子或丈夫已經選定了。 因此是,他們沒有出生之前就已經有了未婚夫或未婚妻,到出生之後反而沒有那麼迫切地成親,男方一般會選擇多浪幾年,美其名曰為:不想進入婚姻的墳墓。 至於小門小戶,指的是起碼有“士”爵位的家庭,可不是奴、隸、僕、黎庶。 諸夏的歷史歷來只記載大人物,一般是從各種大人物的人生軌跡去了解當代的背景,尤其是當權者的平生。普通人出現在史書上只會是一個數字。 春秋時代的小門小戶早成親,原因是他們很清楚自己也就那樣,沒有再浪幾年的資本,相反屢次出征都是提著腦袋上陣,隨時隨地可能陣亡或是被俘,被俘也付不起贖金,怎麼能夠不早早成親留下後代呢? 有一點卻是與其他朝代不相同,也就是春秋時代的女性在十八歲之前不嫁人,其餘朝代卻是十三歲就可以嫁人了。 而十三歲就可以嫁人,乃至於必須嫁人,這個是史上第一位皇后呂雉定下的律法。 因為秦末戰亂的關係,直至西漢建立之初,諸夏大地因為亂亂的關係銳減了大量人口,不止是各行業百廢待興,許多土地其實也是荒廢的狀態。 史上第一位皇后呂雉為了快速增漲人口,命令下達女子十三歲必須嫁人的律法,一旦十三歲不成親,往後的每一年都要被罰款。 從西漢開始,一直到近現代,諸夏大地上女子十三歲嫁人也就比較普遍了。 樓令其實不知道春秋時期女子比較晚成親,用的是其他王朝的習俗思維,之前是明知道老樓家窮,以為就是因為太窮的關係沒人願意娶娃姒。 現在,老樓家儘管不富裕,同為“上士”爵位的階層之中,一定不算是太窮了。 “姊有定下親事嗎?”樓令是真的不知道,找了個機會問師嬴。 講道理,小門小戶應該沒有指腹為婚那麼一回事。類似的事情,大多發生在大門大戶,為的就是親上加親,或者出於利害關係的考量。 師嬴先搖頭,再問道:“怎麼突然說起這事。”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對嗎? 老樓家不算其餘叔叔、堂兄弟之類就樓令這麼一個男人,姐姐的親事肯定就該由樓令來操心。 至於說當弟弟的不想姐姐出嫁,或者當哥哥不想妹妹嫁人,怕所託非人是一回事,完全不想姐姐或妹妹嫁出去,指定是腦子有點毛病。 師嬴臉上的苦澀一閃而過,本不想提起,還是就實說道:“你祖父、父親早亡,你又年幼,所以並無人上門提親。” 那還真的被樓令給猜中,之前是老樓家太窮。 另一個因素是原身太小,沒有人來求親是懷疑老樓家的爵位會在什麼時候說沒就沒了。 樓令取代原身才過去沒有幾年,以當代訊息閉塞的情況,其餘人想知道老樓家出現改變需要在機緣巧合之下。 “十八歲……,其實也不是那麼著急。”樓令堅信老樓家不會永遠這般家境,一定會越變越好。 既然樓令有信心發展得更好,姐姐的婚事倒是沒有顯得那麼迫切了。 師嬴不知道樓令在想什麼,說道:“我已經在請求孃家幫忙物色了。” 樓令卻是知道母親的孃家狀況與以前的老樓家差不多,幫忙尋找夫家大概也會是相似的家境,便笑著說道:“姐姐的婚事可以過兩年再說。” 師嬴微微一愣,反應過來明白樓令是在說自己可以讓老樓家更好,以後再為姐姐找更好的人家。 他們所談論的都基於一個原則,既是所謂的門當戶對。 講實話,講究門當戶對並不是一種歧視,一方太優越,另一方家境太差,相結合哪怕能夠恩愛一時,其實也是有一方在極盡地忍讓或忍耐,無法一忍就是一輩子,遲早是要鬧出事的。 雙方的情況都差不多,誰也不覺得比誰低一頭,相處起來更自然一些,有矛盾也不會是由於互相之間的家境導致,起碼更有底氣來解決矛盾了。 回到家的樓令在召集“徒”進行賞賜過後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再也無法窩在家裡不動彈了。 馬上就要到秋收的季節,關於農耕肯定是需要儘快安排好,再來就是新的基礎設施也該規劃起來。 “山上的一草一木,真的不能動啊?”樓令不是在問誰,只是心裡遲疑。 在之前,樓令壓根不知道什麼山和水系的所有權屬於國君,其餘人動了就是犯法。 那種“動”包括上山去砍柴、割草、狩獵、摘野果等等,以及在水系中捕魚。 當然了,對於水系的引水利用,肯定不能在限制的範圍之內,真的那樣就誰都別想耕作了。 在往後的時間內,樓令又過上了平常的生活,每日一大清早巡視領地,差不多到中午時分歸家當老師教導村裡人,一直到臨近傍晚才回家吃飯。 到秋收時節,樓令其實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