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晉國的艱難時刻
榮耀與忠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1章 晉國的艱難時刻,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榮耀與忠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投靠了楚國,特別是背叛了晉國的鄭國出兵入侵宋國。
南下的晉軍到現在都沒有對鄭國實施軍事打擊,不是不想打,抓不住滑不溜丟的鄭軍而已。
現在,鄭軍跑去陳國跟楚軍會合,晉軍倒是能夠趁鄭國內部空虛攻城拔地,問題是當前的戰爭思維不是這樣子的。
目前的戰爭思維就是正面擊敗敵國的軍隊,迫使他們的高層屈服,從自己的敵人變成小弟,再聽從自己的命令成為與其他國家競爭的助力。
對晉國的限制遠比楚國更多。
楚國還能夠玩不下去的時候吼嗓子“我蠻夷也”不講規矩。
得益於各種規矩能夠更好發揮霸權的晉國,一旦不遵從那些規矩,當霸主的成本會無限增高。
有規矩可依,晉國與列國在規矩框架內競爭,好過這個那個諸侯降而復叛,晉軍要四面出擊來維持霸權。
這個也是曾經晉國沒有心理負擔破壞規矩,到有稱霸經歷後去維護規則的原因。
楚國很多時候願意遵守遊戲規則,恰恰就是楚國君臣明白遊戲規則存在的好處。
因為鄭國沒有絲毫國家信譽,無論晉國或是楚國跟鄭國結盟,他們只是純粹在利用鄭國,還是毫無心理負擔也不用顧忌其餘諸侯看法的利用。
“楚軍北上,最有可能走哪一條路線?”欒書問道。
近來沒有什麼存在感的樓令,他篤定楚軍會走沿著洧水的行軍路線,等著看看有沒有人會提出該觀點。
要知道楚軍的兵力可是超過二十萬,人可以不用頓頓吃飽,沒有充足的水源卻是絕對不行。
那麼龐大的兵力,每一天對水源的消耗必定很誇張,行軍只能是沿著大型水系。
其實,晉軍的情況也是那樣。
乃至於歷朝歷代出動十萬以上的大軍,軍隊的行軍路線都比較好猜,盯著各處水源充足的區域便是了。
欒書等了好一會,臉色嚴峻地問道:“沒有人給予意見嗎?”
難道沒有人清楚大軍行軍的基礎要求?當然不是了。
他們自己就是那樣做,敵人也不會例外。
存在遲疑的因素太簡單,鄭國、陳國、宋國的大型水系不少,該區域的地形平坦,楚軍能夠選擇的行軍路線太多了!
“我們駐紮在‘牛首’這個地方,想必楚國君臣是知道的。”樓令先提出這一點。
所有人都看向樓令,等著發表下面的觀點。
樓令看著欒書繼續往下說:“楚軍的兵力多於我們,他們肯定充滿了必勝的信心。既然他們知道我們在‘牛首’駐紮,應該是急於面對我們,並且立刻展開交戰。”
沒人反駁樓令的觀點。
樓令走到懸掛山川輿圖的地方,儘管很嫌棄簡陋到極致的山川輿圖,還是手在洧水附近比劃,說道:“我們都知道兵力龐大對保障用水的關鍵,這一點不會在楚軍那邊出現例外。所以,令認為楚軍最可能選擇的路線便是這一條。”
很多道理並不複雜,比較現實的是有人提出來,眾人才會恍然大悟。
欒書事先猜測的楚軍行軍路線便有洧水這一條,聽樓令那麼一陣解釋,幾乎能夠肯定確實是楚軍最可能的行軍路線。
“那我們就沿著洧水南下!”欒書沒有再詢問其餘人的意見,直接做出決斷。
大軍當然不會是馬上開拔。
一兩個人可以說走就走,人一旦超過兩位數就需要做各種準備,人數越多麻煩事就更多,不是發生迫不得已的情況,才不會出現慌忙啟程這種事情。
這一次開拔,晉軍需要做好隨時開戰的準備,從木柴、乾草到車輛維護,怎麼可能不事先備妥與檢查?
所以是欒書決議開拔,到晉軍正式出發,耗費了五天的時間。
晉軍嚴格地執行每一天行軍三十里的節奏,期間不管任何情況,反正就是一天三十里的不多不少。
“你派出斥候了嗎?”郤至也是從樓令這裡瞭解到斥候是個什麼兵種。
樓令頷首道:“派了,暫時沒有發現楚軍的蹤跡。”
沒有發現楚軍?郤至立刻沒好氣地說道:“那你逞什麼能啊?”
郤至說的是,誰都不對楚軍的行軍路線發表看法,樓令倒是頂了上去。
因此是,有人對楚軍的行軍路線有所猜測,但是他們選擇不說。
樓令笑著說道:“我有十足的信心,不會出錯。”
郤至看了樓令好一會,認真地點頭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