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封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章 宣府三衛,穿越梟雄,佛之封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些規模的進攻僅僅是敵軍為了牽制大夏守軍的手段而已,他們現在的重點是已經佔領西門的耶律鴻部和韓昊天部。 這是兩支大齊精銳。 守關大將軍朱重九大吼一聲:“飛虎軍的兄弟們,身後就是我大夏千千萬萬的百姓,就是我等妻兒老小,我們能退嗎?” “不能!” “不能!” “誓死不退!” “誓死不退!” “那就跟我把敵人趕出去,殺!” 朱重九率領將士們與敵軍展開了殊死搏鬥,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了敵人的進攻,誓死保衛著家園。 經過一番血戰,朱重九終於奪回了西門,但他也身負重傷。 在臨死前,他將守城的重任交給了張破軍,並囑咐他要與城池共存亡。 此時,大夏的守軍已經損失過半,剩下的不足六千人。 面對敵軍的強大攻勢,他們已經沒有了退路。 張破軍深感自責,他揮起手中的刀想要自殺,卻被一旁的軍士們攔住。 眾將士相互激勵著,高喊著“誓與城池共存亡”的口號。 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動地。 ······ 楊宗源率領十三萬大軍進駐晉陽。 晉陽太守馮盎:“大將軍,今晨收到戰報,岢嵐關被叛軍出賣,已經失守。你的長子楊精忠將軍···” 楊佑稷:“馮太守,我大哥怎麼了?” 馮盎:“楊精忠將軍僅剩二百人的時候也不願意撤退,誓死守護岢嵐關直到戰死,這是最後一個回來的傳令兵帶回來的只有一首詩。 楊衛社:“什麼詩?” 馮盎:“烽火連天戰未休,將軍浴血守隘口。二百壯士同生死,誓與關隘共存亡。慷慨赴死義凜然,英魂不朽傳千古。壯士雖去氣猶存,激勵後人志更堅。” 楊宗源眼中淚花滾滾,嘴裡反覆念著:“烽火連天戰未休,將軍浴血守隘口。二百壯士同生死,誓與關隘共存亡。慷慨赴死義凜然,英魂不朽傳千古。壯士雖去氣猶存,激勵後人志更堅。” 楊保國:“父親,讓我去為大哥報仇!” 楊鎮國:“父親,讓我們去為大哥報仇呀!” 楊護土:“父親!” 楊宗源:“在軍中只有將軍沒有父子,只有國仇沒有私恨!你們都是帶兵的將領,一旦犯錯就不是你們自己一條命的事情。” 馮盎:“大帥如此胸懷,下官佩服。不過既然來了,下官還是向大帥通報目前大齊兩路兵馬的戰況。” 楊宗源:“馮太守說的是,軍國大事不容耽誤。還是儘快跟大家通報軍情吧。” 馮盎一邊通報著軍情一邊在一個巨大的沙盤地形圖上放置著代表敵我配置的兵馬模型。 “耶律元讓突襲偏頭關後,留下一萬大軍守關,另外兩萬大軍沿著黃河東岸保障糧草供應。親率七萬大軍攻下了岢嵐關,現在兵力應該在六萬以上,全部為騎兵。預計最快明天早上最晚明天中午耶律元讓的大軍就會兵臨晉陽城下。” 楊保國:“來得正好,國仇家恨一起報了!” 參將魏東亭:“二郎,想著為你大哥報仇是沒錯,但是不能輕敵。大齊六萬多全是騎兵,我軍十三萬只有兩萬騎兵,還有五千已經和你大哥一起和敵人拼完了。騎兵對步兵的力量比是四比一,也就是說在這六萬多騎兵面前我們的兵力優勢實際上是虛的。” 徐州守備陳昕:“對,魏參將說的只是正面硬剛的一比四的戰鬥力。騎兵機動性強,相對步兵來說他們永遠瞄著你的弱點隨時可以攻擊。” 楊宗源:“各位將軍深知敵我實力,很好。” 馮盎:“大帥,下官再通報一下耶律大石所部的情況吧。” 楊宗源:“馮太守,你繼續。” 馮盎:“大齊鎮南王耶律大石,率兵攻下開平衛後,就一邊以三萬大軍封鎖內長城各關隘通往宣府城的路了,一面調動六萬大軍猛攻宣府三衛。在最後軍報送到的時候已經是兩天前了,彼時宣府三衛已被消滅一衛。守將朱重九,將兩萬兵馬全部收入城中與敵軍做城頭抵抗。雲中府總兵力四萬,基本全是步兵,所以龜縮固守以待援,留下宣府城獨自面對耶律大石,估計此時宣府三衛可能已經丟了。” 兗州守備吳國棟:“大帥,一旦雲中丟失,內外長城就將成為大齊屏障而我晉陽將時刻處於大齊兵鋒之下,而且丟失雲中後,耶律大石就能和耶律元讓兩路大軍匯合了。彼時我們兵力就將處於絕對劣勢呀,末將建議速救雲中!” 河南守備胡漢英:“吳將軍所言有理,但是現在雲中情況不明,貿然去救會不會羊入虎口?” 楊佑稷:“身為將軍,情況不明之時當盤算最不利的局面我們能不能承受,一旦雲中丟失我大夏朝廷都承受不了,何況一支軍隊呢?任前途風險如何,末將請兵援救雲中,並打通雁門關和雲中之間的通道。” “好,本帥給你三千精騎,再給你五千禁軍,由你統領。如果雲中未失,不計代價保衛雲中,並牢牢控制雁門關。如果雲中已經丟失,全力以赴死守雁門關隘口,等我大軍解決了大齊西路軍之後再與你匯合奪回長城。”楊宗源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重生孫十萬,重寫大漢版圖

萌萌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