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無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1章 特區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神級諮詢師,三清無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興國每天波瀾不驚的接受著教官的折磨,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軍中綠花》已經聲名遠揚了。
不過對於這些他可沒有放在心上,偶爾為之的東西,誰也不會當成寶貝,如果真有哪個重生者如此心態,那真是白來一趟了。
楊興國現在的心態非常平穩,要是配上特效,估計就有“平穩氣場”了!
日子就在無聊的軍訓中一天天的過去了。
這一天,阮大山突然跟楊興國說讓他下課後去找他一趟,楊興國心裡一咯噔,估計肉戲來了!
阮大山辦公室,楊興國推門而入。
“陳董,人來了!”阮大山笑呵呵的介紹道。
楊興國看到一位搭著西裝領帶的中年人坐在茶椅上,此人一聽阮大山的介紹,非常熱情的站了起來,伸出手道:“楊老師你好,我是陳應登,廈門印花地磚廠的董事長!”
楊興國對於印華地磚廠的印象記憶非常深刻,因為它是特區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1982年1月10號跟廈門市政府簽訂的建廠合同。
只不過前世這家企業一直不溫不火,甚至中間還經歷不少坎坷,沒有發展起來作為廈門對外招商引資的顯示視窗,著實令人惋惜。
在前世大家熟悉的疏港路高架橋旁,湖裡悅華路2號,坐落著一家“印華地磚廠”。與周圍林立的高樓和廠房相比,這家工廠的外觀顯得那麼樸素,然而,它對廈門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因為這是第一家在特區落戶的外資企業。
“陳董真是見外,在阮院長面前,怎麼敢稱老師呢!”楊興國微笑著跟陳應登握手。
“自然是當得,宏展電子跟印華都在悅華路上,您的大名我可是如雷貫耳啊!”陳應登一臉欽佩的看著楊興國,他實在沒想到楊興國居然如此年輕。
“都是大家謬讚了!”楊興國謙虛地回道。
“你們都來喝一杯茶吧!”阮大山適時泡好了茶,叫停了二人。
“我記得陳老先生是印尼華人,怎麼會來到廈門建廠?”楊興國喝了一口茶,開始拋磚引玉。
陳應登愣了一下,自己都還沒有做介紹呢,他怎麼就知道了?
談起來廈投資辦廠的事,陳應登感慨不已道:“我來投資,就是想當一塊拋磚引玉的磚塊。如果真的能起到促進家鄉招商引資的作用,也算對家鄉做出了貢獻。”
“陳董的胸懷真是令人敬佩!”楊興國恭維了一句,事實上,他對陳應登的資料瞭如指掌。
陳應登是印尼華人,1981年,他準備在新加坡開辦一家玻璃廠,當時用地和設計方案都已經定下來了。不過,陳先生的兩位好友,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總經理薛文林和中國駐新加坡商業代辦王沁文告訴他,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廈門被開闢為“經濟特區”。
這兩位先生對他說:“你祖籍福建,為何不把企業辦到廈門特區去呢?”
陳先生雖然加入了印尼籍,但他一直以中國人的血統而自豪。聽到兩位好友傳遞的資訊,他心動了。1981年12月初,他踏上了廈門特區的土地,進行實地考察。
儘管在他眼前的幾乎就是一片荒山,但他還是堅定了來廈投資的決心。1982年1月10日,他與當時市政府的代表——廈門建設發展公司和廈門經濟特區工程建設公司簽訂了特區第一份外商投資合同,把原定在新加坡開辦的玻璃廠遷到廈門,並定名為“印華地磚廠”。
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沒有集裝箱拖車,兩卡車背靠背運貨。
剛剛開放時的湖裡,還只是一片荒灘野嶺,基礎設施幾乎為零,一直搞計劃經濟的人們,也根本不懂得如何同外商打交道。作為第一個來湖裡投資的外商,所有的問題,印華地磚廠都是第一個碰到。
當時印花地磚從西德引進了2條生產線,貨到了連碼頭都找不到,只好借用挖泥船,把集裝箱拖進三航六公司的一個修船的船塢。
好不容易集裝箱上岸了,但又沒有集裝箱拖車,經過與市政府的協商,借用了兩輛8噸大卡車背靠背一部前進一部後退往裡拉。
當時連一條像樣的公路也沒有,只好看哪裡的地面比較平坦就往哪裡走。
為了安裝裝置,陳先生還請來了幾位德國的技術人員,可是當時湖裡連一家像樣的旅館都沒有,只能住到老市區的華僑大廈。陳應登買了一部12座的汽車,每天負責接送這些德國技術人員。因為湖裡根本沒有路,到工廠建好的時候,這輛汽車也報銷了。
當時陳應登和那些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