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5部分,永曆四年,蒂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間推移到了今時今日,永曆十年即將結束,接下來便是永曆十一年,雲南方面卻依舊沒有接到孫可望出兵的訊息。
期間他們做了很多的努力,永曆對李定國、劉文秀進行封賞的同時也沒有歧視孫可望在雲南的部下,並且派白文選和張虎返回貴陽代為說和,後來又派了侍郎鄧士廉等宣諭,“俾同心釋忿,濟國難”。去歲八月間,李定國奏准將孫可望在雲南的妻妾、兒子送往貴陽,命秦王藩下總兵王麟護送,臨行前更是親自在昆明城郊設宴送行。甚至就在前幾日,應孫可望的要求還把秦藩留在雲南的一些軍隊遣返回了貴州。
一切的努力過後,奈何孫可望的回覆卻是,“須安西親謝乃可”,擺明了是重效永曆六年時的故技,要李定國到貴陽去自投羅網,以及孫可望出兵攻伐進軍雲南的李定國部將祁三升所部。
孫可望屯兵貴州,顯然是要除掉李定國和劉文秀,統一大西軍,將永曆重新納入掌中。接下來是上演已經上千年沒有上演過的禪讓大戲,還是繼續對其進行軟禁,打著永曆朝廷的旗號去狹天子以令諸侯,那就猶未可知了。但是對於永曆來說,這兩種可能卻都是他所不願看到的。
“秦藩如此,實乃國之不幸也。”
清初馮蘇說過:“予以辛丑至滇。滇中人言:‘可望善治國,定國能用兵。’使其同心協力,西南之功或未有艾,而乃彼此相攻,卒至摧敗。”
上半年,剛剛回到雲南之時,李定國、劉文秀還曾率領各公、侯、伯、將軍上疏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秦王臣可望所待失人臣禮。臣等集議:奉孫可望出楚,臣定國出粵,臣文秀出蜀,各將所部兵馬,從事封疆。凡馭天下之大柄悉還之其主,謹冒死以聞。”顯然還對孫可望幡然悔悟寄予希望。
對此,永曆將奏疏留中不發。事情發展到了今天這個地步,永曆當初的做法才是正確的,孫可望不可能放棄手中的莫大權柄,更是已經到了無法回頭的地步,內戰一觸即發。能夠平靜到今天,不過是永曆兵微將少,孫可望忌憚於陳文罷了。
“臣無能。”
李定國拜倒在地,飽經風霜的臉上更是寫滿了羞愧。眼見於此,永曆連忙起身,將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扶了起來。
“自朕登基以來,時事多艱,能夠有今天的局面,已經是仰賴愛卿的忠心了。秦藩看來是勸不動了,但是能不開戰還是不開戰的好,都是大明的將士,那一方的損傷也都是大明的損傷啊。”
“陛下仁慈,乃天下之幸。臣還是那句,若孫可望能夠幡然悔悟,恪守臣節,臣與蜀藩二人依舊認他這個兄長;若孫可望犯上作亂,臣等二人絕不與其罷休。只是兵兇戰危,臣等死則死矣,陛下乃是萬金之體,一旦臣未能將其擊退,陛下還當有個完全之策才是。”
退路,他們不是沒有想過,此間已經到了雲南,再往南走就是緬甸藩國。除此之外,向北是四川,劉文秀已經領兵出發,意在收取全川。但是四川之殘破幾乎是全國最嚴重的,到處都是無人區,想要發展起來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而向東則是廣西,那裡現在大半為永曆朝廷的地盤,廣西眾將和土司據守當地。可若是就連李定國都敗了,那麼廣西肯定也是守不住的。說到底,還是免不了要到陳文的地盤上去,而陳文終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心懷著何等抱負,對他們來說卻始終處於迷霧之中。
在這個問題上,君臣二人再一次相顧無言,唯有靜候時局變化再做處置。
李定國回到了府中,文安侯馬吉翔已然等候多時。永曆隨李定國前往雲南,由於十八先生之獄以及此前的背叛,深恨馬吉翔和龐天壽二人,李定國便派了親信靳統武去將其拘禁起來。龐天壽畏罪服毒自殺,馬吉翔搖身一變,乞憐獻媚於李定國的親信部將靳統武以及親信幕僚金維新、龔銘二人,大肆為晉王歌功頌德,終於得到李定國的信任,重新入閣辦事。而對此,永曆也是不敢發出任何反對的聲音。
“晉王殿下御前奏對,下官在朝中多年,也從未有晉王殿下這般能夠在御前與陛下說上那麼久的,由此可見陛下對晉王殿下的信重啊。”
得到天子的信重,對於李定國來說很是心滿意足,馬吉翔看著李定國的神色,心中的底氣更足,連忙說道:“天子信重,其實也是晉王殿下忠心耿耿的明證。也正是晉王殿下的耿耿忠心,下官看在眼裡,更是深恨自己當初為孫逆威勢所嚇,未能殺身報國,實在是悔不當初啊。。”
說到此處,悔恨的淚水當即就從馬吉翔的眼眶裡湧了出來。李定國見此,也出言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