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幾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12章 方向和方法,私人科技,路幾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AR/VR和全息投影都是管明相對早期的作品,雖然現在還熱賣中,但管明的視線早就越過‘手’這個層次了,連‘眼’這個級別都已經做到了。
東西說起來簡單,初次啟用的時候錄入手型以及細微特徵,之後加入動作判斷以及當前行為判斷等等,但這只是概念上的東西啊。
就如同管明前兩年看的新聞,說倆博士後結婚半年了,還沒有孩子,結果去醫院檢查身體,然後大夫一問才知道,這小夫妻真就是一個被窩睡覺啊,結果光睡覺去了,有個蛋用?
你連具體怎麼操作都不會,上哪生孩子去?
當時管明就笑著跟穆曉曉說,他這個老司機開車花樣賊多,然後穆曉曉很是嫵媚地說要不今晚來一次帽子戲法,禁區外、禁區內、吊射、掛遠角,可以盡情展現技術。
管明當時就不樂意了,表演了一下男足的傳球技術,穩穩地把球在自己半場內來回傳,死活就是不上去!
雖然應用到AR/VR的技術對管明而言有些過時,但他肯定不會洩漏出去的。
沒等對面自我介紹呢,管明笑著搖頭說:“抱歉,這涉及到我賺錢的行業,所以不能說,千萬別說為了全世界人民,我沒偷沒搶,消費者雖然付出了金錢,但知識卻是無價的。”
管明以最惡劣的思想來衡量對方,反正也不怕對方翻臉。
“知識當然是無價的,他只是不善言辭而已,很抱歉,他是我的副手,他目前正在研究機器人的遠端操控方法,他認為在人體表面上黏貼動作捕捉器,然後透過訊號遠端遙控機器人,但他設想中的機器人最好是不需要在人體表面黏貼東西,因為這不是拍電影,總會有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限制。”德懷恩解釋一句,順便把這小老頭拉回來。
“這種操控方式感覺也很贊,起碼算是實現了遠端操控。”管明並不認為眼前這群人比自己蠢,如果管明真聰明的話,他上輩子就成大科學家了。
這輩子管明能有這些成就,實際上也依靠著無數由眼前這些科學家撰寫的論文所啟發,然後硬生生依靠金手指攻克無數難關。
這也是為什麼管明早期科研產品研發速度超快,到現在則減速很多,因為之前得到的論文啟發,除了能做出來的,剩下的都是做不出來的啊~
“但比較可惜的是他現在遇到了瓶頸,他不知道下一步應該怎麼走,是加強動作捕捉器的研究,還是換一個思路,比如說在程式上實現命令預設、或者是更科幻一點用腦電波來控制。”德懷恩旁敲側擊。
管明的科研水平不用懷疑,甚至他透過管明的話就知道,管明一定知道有其他遠端操控機器人的辦法,更大的可能是,中方這次投放到戰場的成熟的機器人中,一定有管明參與其中。
“……這三個方向都有很寬廣的前景,不過在我看來,命令預設終究是命令預設,機器人所面對的肯定是突發情況,無論是火災還是地震,面對的場景不可能完全相同,命令也不可能完全匹配,而腦電波的話,雖然我沒有研究,但腦電波訊號好像很微弱,而且辨識又是個大問題,想在這上面發展的話,可能要走很遠的路。”管明想了一下,給出‘中肯’的建議。
管明今天不只是帶肚子過來的,智商也沒落家裡,他當然不會給對方提出什麼好的建議。
三個方向都能走到終點,但從終極效果來看,動作捕捉器肯定是最差的啊,因為當機器人100%複製使用者的動作時,那對使用者也有很大的要求,更不要提機器人在斷胳膊斷腿情況下的表現了。
而所謂的命令預設,終極表現應該是人工智慧。
至於腦電波的話,很抱歉,管明也不清楚這東西走到最後是什麼樣子,或許會開發出一個讓人能使用‘念力’的裝置吧。
然後出現的可能就不是五火球神教了,而是五念力球神教了。
單從科研結果的應用廣度上來看,管明看好的還是腦電波,其次是命令預設,最差的就是動作捕捉器。
“但現在太難實現了,我們花了1300萬美元打造了一套動作捕捉器,但沒辦法側滾,因為有無數導線連線,動作一大就容易損壞。”小老頭大概想起餐前時的囑咐,所以動作沒那麼過激,但失望的神情溢於言表。
“為什麼不用無線裝置?又或者是用攝像頭捕捉動作,然後經過計算及時反饋?”管明好奇地問道。
“因為我們需要相互傳遞訊號,比如說讓機器人搬起一個重物,如果重物重到機器人根本沒辦法搬起來,而操作員還不知道,繼續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