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幾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6章 兩個方案,私人科技,路幾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態度?態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事情。
但管明知道,無論他做什麼,他的態度始終是被關注的一個點,因為未來科技是一個私企,而他,也不是一個純粹的、國家單位裡的科研人員。
一個強大的人,不是要去看他賺錢多少,不是看他能力有多少,而是要看他的精神是否能跟的上步伐。
但是精神面貌這東西,不是說你寫一篇論文,你上一節思想品德課就能證明什麼。
管明還年輕,意味著有無限的可能,但也意味著不穩定。
逐步強化某種概念,會讓管明擁有更高的歸屬感與強大的精神。
“這個話題有點大,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科技,包括現在的正要做的核聚變,包括以前,甚至是以後會研究的東西,都是我個人的興趣愛好。”面對巨頭,管明不可能把問題給含糊過去,管明儘量解釋的更清楚一點。
“錢對我來說,不是最重要的,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我已經過了追求錢的這麼一個過程,無論是之前還是之後的科研專案,我既然拿的出來,就意味著我並不介意國家在這方面應用到。”一時間管明沒想好要怎麼說,說的倒是有些亂,但起碼他的意思是表達到了。
點頭,巨頭臉上笑容展開,“我知道你的想法,一直以來你表現的都很不錯,無欲則剛,說起來,和可控核聚變相比,我還真不知道要怎麼獎勵獎勵你呢。”
臉上帶著些許歉然,有些東西不是管明想的那麼簡單。
國外對國內進行封鎖,強度之高、時間之久,堪稱變態,只有知道了,才能感受到。
但可控核聚變如果真能國內自主研發,那絕對是一個突破天際的動力與機遇。
雖然可控核聚變還沒真正研發出來,巨頭腦海中流轉出各種你念頭,比如說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比如說諾貝爾等等。
不過這些東西都是要在可控核聚變研究出來後,然後再參考管明的想法,之後才是巨頭之間的會議,最後定下章程。
“您客氣了,畢竟國家強大了,我這邊才會過的更舒心,國家努力的這麼多年,無論是教育方面還是醫療交通等等,我享受了十幾二十年的紅利,也理應做點什麼,而且現在的可控核聚變還只是一個念頭,還沒做出來,當不得您這麼說。”管明連忙擺手。
九年義務教育是個惠及全民、消除文盲的舉動,甚至包括農業稅取消等等,很多東西都是能看得見,卻容易忽視的東西。
即便是國家有種種讓人傷心的地方,但對比一下戰亂地區,這已經很好了,而且還走在更好的道路上。
說一句比較實在話,如果義務教育不存在的話,或許管爹管媽咬牙也會送管明上學,但管明在讀書期間,一定會給家裡帶來想當繁重的負擔,至於說醫療啊、交通等等,這些東西也是如此。
沒有悲天憐人的想法,但管明覺得,人這一輩子,總要做點什麼,或許不會被人知曉如同趙解放那樣,但每個人都放出一點點光芒來,才會照亮更多黑暗的地方。
“放心,關於你上交的資料,我全力贊同,我看過你上交的資料,目前呢,有兩個方案,一個是你去某地的研究所,進行這部分工作,一個呢,就是你在火箭基地,但是兩者間多少會有點差距。”
可能是因為管明的話,巨頭倒是有些精神抖擻起來,雙肘壓在膝蓋上,儼然一副促膝長談的架勢,他繼續說:“去研究所那邊,好處是懂這方面的人多,裝置、材料都很齊全,缺點的話,可能是你要重新認識一下那邊的人,當然了,我可以對你保證,你絕對不會存在被忽略、輕視與懷疑的情況。”
“考慮到你的情況,你如果想在火箭基地這邊進行工作,也不是不可以,材料、裝置都可以往這邊運輸,甚至連相關的科研人員都可以暫時調過來,只不過會浪費點時間,主要是核聚變實驗的場所還需要一定時間來改造。”
巨頭很貼心的給出兩個選項,甚至包括科研隊伍,巨頭都準備以管明為中心重新組建。
“這……”管明摸了摸鼻子,不知道說些什麼好了。
能感受到這種重視,甚至有點受寵若驚,他上報這份資料的原因只有兩個,首先是材料只有國家才能大量提供出來,其次是地點,這兩條是管明缺少的,他需要的也只是這兩條而已。
至於說團隊什麼的,管明表示他並不需要。
“團隊的話就不用了吧,我習慣一個人工作,當然了,我也會整理一份完整的資料給你們的。”管明撓頭,委婉的拒絕了團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