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0部分,驚門,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心境。讓你這麼一說,我倒想嚐嚐九林禪院的伙食了,大不了吃完飯再問問他們用不用幫著洗碗。”
成天樂率先又走進了山門,院子的一角就有一個指示牌,他往右一拐走了幾階臺階進膳堂盛飯去了,史天一與姜璋對視一眼也跟了進去。今日的午齋是梗米飯,菜只有一鍋,醃雪裡紅燉豆腐,裡面放的是豆油,吃起來還蠻香的。
吃完飯成天樂要幫著洗碗,有個看上去三十來歲、長得挺帥的和尚告訴他們只需把自己的碗筷洗淨放好便可。再度告辭的時候,成天樂問了那和尚一句:“能否請教大師法號?”
那和尚不緊不慢的答道:“貧僧法海。”
成天樂吃了一驚,趕緊躬身道:“姑蘇萬變宗成天樂,拜見前輩!”而旁邊的史天一則嚇了一跳,至於姜璋差點把手裡的碗都給摔了。
這和尚太有名了!《白蛇傳》裡面就有一位法海,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啊。但此法海非彼法海,他是九林禪院方丈法源的大師兄,崑崙修行界赫赫有名的神僧,也是當世絕頂高人。史天一早就聽說過這位神僧的大名,卻從來沒有見過,如今才知道不是沒見過,只是見了面都不認識。幸虧成總問了這一句,這頓素齋可真沒白吃啊!
當他們離開九林禪院後,法源不知何時站在了法海身邊,這位主持淡淡的說了一句:“此子,非常人也。”
法海卻輕輕搖了搖頭道:“你是說成天樂?他就是尋常人。你所謂的非常,只是他能將尋常事做到人所不能。法澄師弟曾在蘇州見過他,當初就是這麼說的。”
法源:“哦,師弟還說了什麼?”
法海:“師弟還說這孩子很好玩,看著就讓人開心,果然不錯。……明明已經出了門,史天一覺得餓,他又跑回來吃飯。看他吃完飯又要到後面幫著洗碗,我都忍不住想笑了。”
拜了九林禪院,次日成天樂起了個大早,因為今天要去崑崙修行界千年第一大派正一門。史天一比他起的更早,已經開著一輛車在賓館門口等著了。不是轎車,而是從知味樓飯店借來的一輛半截小貨,既能坐人又能從市場拉菜,非常之實用。正一門宗門道場正一三山並不在市區,而是在鄉下的一座大湖中。
開了快兩個小時的車,穿過江南的農田、丘陵和各條溪流,繞過一座鬱鬱蔥蔥的青山,前方出現了一片煙波浩渺的大湖。
史天一介紹道:“此湖叫青漪湖,是青漪江的源頭所在,正一三山就在湖中卻仙蹤難覓,是一片仙家洞天結界。我們剛經過的那座山叫齊雲山,與休寧的一座名山同名,山上有座齊雲觀,就是正一門與世俗結緣的道場。如今的正一門掌門澤仁真人,就曾是齊雲觀的觀主。”
成天樂好奇的問道:“我們既然去正一門拜山,為什麼不去齊雲觀呢?”
史天一解釋道:“在常人看來,那裡只是風景區的道觀而已。它後面確實有一條路能進入正一三山,卻只是門內弟子有要事時才走的,不對外人開啟。正一三山有三處門戶,一處供本門修行弟子平常往來出入,另一處是舉行大典或迎來送往時供各派同道出入的。我已經打了招呼,湖邊有人迎接,會帶我們進去的。”(未完待續。)
388、若無心,動清聽
成天樂問道:“我們走的是哪一道門戶?”
史天一答道:“是通往法柱峰的,那裡是正一門弟子平日居住修行之地。”
成天樂:“為什麼不走各派同道出入的門戶呢?我們也不是正一門弟子啊。”
史天一:“我昨天打招呼的時候,人家就是這麼安排的,說是有前輩想見成總您,先上法柱峰比較方便。”
說話間沿著湖邊的公路又開了一段距離,來到一個鎮子,史天一尋了路邊的一處樹蔭將車停好,幾人下車步行走向野外的湖畔。湖畔旁有成片的農田,離湖岸不遠的淺水中還插著不少竹竿圍著網,那是本地搞養殖的農戶承包的湖面。再往遠處望去,碧波盪漾中有幾艘漁船出沒。
他們走過一片起伏的山丘,穿過了一片茂盛的竹林,這裡很僻靜,竹子一直生長到水邊,近處的水面上也漂落了不少竹葉。那漂盪的竹葉間停著一艘竹筏,竹筏上站著一位眉清目秀的青衣道人,大老遠就稽首行禮道:“是成總與史天一、姜璋二位道友到了嗎?正一門弟子履世有禮了,已在此恭候多時!”
成天樂趕緊迎上前去道:“履世道友,不好意思,讓您久等了!”
履世答道:“山中修行不知歲月,在這青漪湖畔賞翠竹倒影、聽撫岸波聲,等幾天幾夜也不會覺得久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