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6部分,驚門,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麼高,在這個地方顯然是反常了。
幾人在屋中討論的時候。周圍的居民已經不斷再打投訴電話,警察來了,然後又走了,施工卻並沒有停止。因為施工方有政府頒發的許可證,諮詢市府相關部門,警方得到的也是允許開工的肯定回答,當然就沒法再處理。
陶宗恆也接了好幾個電話,然後說道:“很抱歉,我還是這裡的業主委員會主席,有些事情要處理,諸位先請自便吧。”
陶宗恆召集業主代表們開會去了,成天樂等人則靜觀其變,而街對面的的施工一直沒有停下。就在這幾天,這片街區的居民不斷的向市府投訴,卻全無結果,這讓沈四寶和成天樂也覺得很納悶。
但是在加拿大這種地方,各種各樣的抗議活動很常見,只要向市府部門備案、按照規定組織就行。比如抗議有人虐待動物、不用專門的飼料餵養寵物;還有人抗議同性行為受到約束、在公共場合親熱遭受了白眼;更有人抗議人類的航天器破壞了火星上的安寧……如此等等總之五花八門。
陶宗恆便組織周圍的業主打出標語與橫幅,在各家的陽臺上,還有那片工地的周圍舉行了抗議示威活動,並在路口傳送抗議傳單。他們的標語也有特點,主要的口號是——我們有權利在自己家中像人類一樣生活;我們有權利在自己的住宅中安全的存在;我們有權利拒絕任何的威脅享受自己的人生。
成天樂的修為已超脫眾生族類,來到這裡見到這些人,多少便了解當地的大多數人的心境。這裡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感非常強,保持一種禮節性的冷漠,很多人崇尚的是極端個人主義,要想把這些人組織起來做什麼事,必須要有很明確的共同個人利益或訴求。
本拿比市的這片街區曾經很有名,十幾年前,有個姓賴的中國商人犯了大事,逃到加拿大尋求庇護,曾經就住在這裡。陶宗恆組織了這次示威活動,就等著電視報紙等各媒體來採訪報道,藉此給對方施加壓力。結果卻有點意外,當地媒體對此保持了緘默,並沒有誰報道或宣傳此事。
假如這件事情發生在世界的另一端,可能會引起國際大型通訊社濃厚的興趣,可能還會進行專題跟蹤報道。可是它發生在這裡,彷彿連一個水花都沒有濺起。
究其原因,從表面上看,這裡人們可能對五花八門的抗議活動早已習以為常,對於與此事無關者來說,感覺可能就像看見有人抗議航天器打擾了火星差不多。工地噪音和動靜雖然很大,但是這一帶的街區距離都比較遠,也只有附近的居民受到了干擾,他們大多是外來的投資移民與技術移民,其中又以華裔居多。
在更多不相關的人眼中,這不是他們的事情,而且施工方已經拿到市政府頒發的許可證,警方也進行了問詢處理,這件事情便沒有更多的關注價值。當然了,抗議者有抗議者的自由,舉牌子拉標語是法律賦予他們的權利,愛抗議多久就抗議多久吧。
然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不太容易說清楚。因為這件事情就發生在這裡,又拿到了官方的施工許可,當地主流媒體若關注與宣傳它,既不能讓它的讀者或觀眾彰顯某種道德或精神上的優越感,也對及廣告投放商沒有更多的吸引力,更不符合主流社會“政治正確”的價值觀。
但是這件事並非沒有引起關注,離溫哥華市議會的選舉還有不到一年時間,電視臺和報社沒來人,倒有一位議員候選人來了。此人是位華裔女士,名叫陳彌梅。
這片街區最主要的居民是華裔,又恰好都在關心同一件事,這也是她最好的競選宣傳機會,可以藉此給大家留下深刻的正面印象,將來選舉時可投她一票。陳彌梅女士的助手向抗議者散發競選傳單,然後表示大家有什麼訴求都可以向陳女士反應,陳女士願意成為他們的民意代表,也請大家將來都投她一票。
這位陳女士還真幹了點實事,她召集業主代表開了一次座談會,收集了大家的意見整理成一份檔案,並與施工方的法律顧問就行了交涉。雖然最後仍是沒有結果,但她順勢在這個街區發起了競選募捐活動。
成天樂與小韶當然沒有參加社群居民活動,但將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暗中也看得清清楚楚。這天,陶宗恆回來後說道:“成總,您看那個叫陳彌梅的女人,是不是妖修啊?我總感覺這個人很妖、很邪性,她這兩天露臉的機會是一次都沒錯過,但是我懷疑她和施工方那邊已經達成了什麼協議。”
成天樂搖了搖頭道:“她不是妖修,就是一個人。但是工地那邊,有幾個工頭倒是貨真價實的妖修。……我現在已經清楚,他們為何會要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