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2章 太子的謀劃,劍影雲波,舜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王望著自己身後的樓雲冷哼了一聲說道:“沒想到我們這就多了一個小兄弟了。你有什麼看法嗎,我的太子殿下。”

漢王說的話的聲音很輕,但是卻很清晰。

太子皺了皺眉,他當然知道漢王的意思,他也聽到了關於樓雲的傳聞。

至於這件事的真偽除非問皇帝本人,不然的話其他人誰也不敢瞎說。

只不過皇帝對這個謠言的態度則是很值得玩味。

錦衣衛無孔不入,他們的情報蒐集能力可以說是天下第一,這件事情他們這些人都知道了,更何況是錦衣衛與東廠了。

錦衣衛,東廠是直屬皇帝的親軍與情報系統,皇帝肯定是知道這件事的,平時如果遇到這種謠言的話,這些散播謠言的恐怕就要掉腦袋了。

之前說朱允常是皇帝私生子的有幾個人就被殺頭了。

這一次皇帝竟然是不聞不問,這完全不是自己父親的性格。

自古君王最無情,他為了自己的皇位,親自領兵攻打自己的子侄,而建文帝對於自己這個叔父卻很仁慈,他們都是靖難的親歷者。

都知道當初建文帝南軍的戰鬥力如何,雖然李景龍是個草包,但是建文帝的身邊也不乏忠勇無雙之人。

南軍的戰鬥力不弱,漢王雖然自傲,自大,但是他卻十分的尊重自己的對手,他是大明帝國的最強將星,但是也不代表他在戰場上就是無敵的存在。

他雖然有楚霸王,呂奉先的無雙武力,但終究還是個凡人,他可以以一當千,甚至是當萬,但對於十萬,數十萬的軍士,他也會膽怯。

他也受過傷,也有吃敗仗的時候,如果不是自己的那位大哥建文帝婦人之仁。

曾經下詔“勿使朕有殺叔之名”,這句話致使朱棣在靖難之役之中屢次逃脫。

如果沒有這句話,南軍選擇擒賊擒王的話,或許歷史就要被改寫了。三王都知道,如果沒有這句話,現在坐在皇位上的恐怕還是他們的大哥建文帝,而他們這些人或被貶黜為庶人,或者是滿門抄斬一個不留。而不是像現在這般鳩佔鵲巢,祭天祭祖。

而最後面對仁義的建文帝,朱棣可沒有手下留情,建文帝的宮妃皇子許多被絞死,剩下的不是流落民間,就是被他賞賜給了功臣或者自己的兒子。

率先攻入金陵城的漢王,便強要了幾個沒有來得及自殺的宮妃。不過漢王也善待了她們,雖然漢王只是將她們當成玩物,但是卻也給了她們後半生的保障。

而對於建文帝的忠臣們,朱棣也是流放的流放,殺頭的殺頭。

太子曾經勸誡過自己的父親,對那些忠臣們網開一面,手下留情,但是皇帝非但聽不進去,反而是貶黜了太子。

如果不是因為立嗣立長的祖訓在那裡,那個時候朱棣或者已經將他的世子之位給廢除了。

這並不是因為皇帝對那些人深惡痛絕,而是對太子的行為感到了忌憚,皇帝要殺,太子要放,這是在收買人心,皇帝當然要提高警惕,因為靖難的勝利,朱棣也成為了驚弓之鳥。

他害怕以後也有人打著靖難的旗號來反對他,他更害怕逃走的建文帝在其他的什麼地方號召忠於他的人,再度起兵反抗他。

畢竟他這個四叔的皇位可是來的名不正言不順的,畢竟皇室的親情是十分淡薄的。

正因為如此,太子才對這件事感到了疑惑。

因為這不符合皇帝的性格,如果有人造這種謠言的話,他肯定會大發雷霆然後將那些人凌遲處死的。

不過這一次皇帝是不聞不問,甚至是默許這種說法的存在,現在太子的心裡也在打鼓,沒準和朱允常走在一起的那個小子真的是他們的兄弟。

太子也看了看朱允常另一側,自己的兒子,朱瞻基。

皇室之中的年齡差距是非常大的。比如太子與朱允常,兩個人差著十幾歲。而太子的兒子朱瞻基則是和樓雲的年紀相仿。

有的時候大哥已經人近中年,孫輩都有了,結果最小的弟弟還是個孩子。但是他們兩個是平輩。

用年齡在皇室之中是衡量不出輩分的。

自己這個兒子這兩日好像有些心緒不寧的,不知道在想些什麼。只不過他聽永平公主說,他是得了相思病。

兒子喜歡上了姑娘,當父親的自然是全力支援。

只不過皇帝人員的身份特殊,這讓太子不得不慎重起來,畢竟朱瞻基是他的大兒子,又是長子長孫,自己父皇器重的晚輩。

或許皇位輪不到自己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鴻漸於磐

徐鳴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