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7部分,兵臨天下,孤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州。
還有一個傳言,也是關於劉璟,說劉琮被打傷,實際上是劉璟派人冒充黃勇,目的是想置劉琮於死地。
另外還有第三個流言,劉琮下體破裂,無法再行房事,已成為廢人。
這三個流言雖然不是話語主流,但它們沒有平息,始終夾雜在一片頌揚中流傳,不高亢也不低調,尤其第三個傳言最讓人感興趣,襄陽上下都在談論此事。
劉璟剛抵達襄陽便聽到了這三個傳言,第三個傳言和他無關,而前兩個傳言使劉璟提高了警惕,打傷劉琮的傳言在他意料之中,這必然是蔡家傳播,他並不擔心。
但第一個流言卻讓劉璟頗為吃驚,其流言的兇殘毒辣,遠遠超過第二個流言,初聽到這個流言之時,劉璟一度懷疑是劉備散佈。
細一想又覺得不可能,散佈這種流言,對劉備沒有半點好處,反而弊大於利,以劉備的城府和為人,他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在背後捅自己刀子。
那麼這會是誰散佈的流言,蔡瑁嗎?還是黃祖,想來想去,只有蔡、黃兩家的可能性最大。
從背後抹黑自己,挑起劉表對自己的懷疑,用心不可謂不狠毒,手段不可謂不毒辣,所以對於劉璟而言,一個安撫軍心,其次便是要贏得劉表的信任。
關鍵是劉表,只要博取劉表的信任,這些流言就沒有任何意義。
離開軍營,劉璟又和幾名隨從渡江返回襄陽,此時夜幕籠罩著漢江兩岸,渡江的行人明顯減少,偶然才有一艘渡船過江。
劉璟乘船過了江,他牽著馬從狹窄的船板慢慢走上岸,旁邊正好停泊著一艘千石大船,船上掛滿了一串串燈籠,燈火輝煌,在黑暗的江面上顯得格外光彩奪目。
高高的桅杆上挑著一盞直徑約半丈的特大號死氣燈籠,橘黃色燈籠上,映照出一個大大黑字:‘黃’。
這個‘黃’字讓劉璟微微一怔,他本能地想到了黃祖的座船。
就在這時,幾十名士兵護衛著一名中年武官下了船,正好和劉璟打了個照面,只見這名中年武官頭大如鬥,臉如南瓜,當真是冤家路窄,此人正是黃祖。
。。。。。。。。。。
第2卷第149章冤家偏路窄
黃祖也年近五十,久歷世事,這一生中不知經歷了多少大風大浪,不知見過多少人物,也不知遭遇過多少次兇險。
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像眼前的劉璟一樣讓他恨之入骨,也沒有任何一樁風險像今天柴桑被佔一樣讓他寢食難安。
今天他也是剛剛從江夏過來,準備和劉表好好談一談,緩和目前的江夏危機,不料冤家路窄,他剛下船便迎面遇到了劉璟。
黃祖的臉立刻陰沉下來,上一次在柴桑見面,他還虛偽地和劉璟寒暄幾句,但今天見面,黃祖連最起碼的乾笑都沒有,臉上兇相畢露。
他惡狠狠地盯著劉璟,彷彿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只是他還不知道,他兒子黃勇的人頭,就在劉璟隨從的馬袋中,若知道了,那必然是刀劍相見。
黃祖的十幾名隨從霍地一聲拔出刀,刀光閃爍,目光兇狠,怒視劉璟。
劉璟卻不慌不忙,笑眯眯地拱手道:“原來是黃太守,真是巧,黃太守怎麼來襄陽了?”
黃祖重重哼了一聲,“你能來,我就不能來嗎?”
劉璟眼睛一眯,笑容更加親切,“我本身就是樊城軍侯,回襄陽是理所當然,倒是黃太守,有好幾年沒有回來了吧!”
黃祖又不屑地冷笑一聲,“劉璟,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我們倆沒有什麼話可說。”
“那好,黃太守請便吧!”
劉璟翻身上馬,催馬便走,剛走沒幾步,黃祖忽然在身後大喊:“劉璟,我兒黃勇何在?”
“你去江東問孫權吧!”劉璟的聲音遠遠傳來,馬蹄聲漸漸遠去。
黃祖眉頭皺成一團,這是什麼意思,難道自己兒子被江東軍抓走了嗎?
。。。。。。。。。
劉璟本來打算過江後,直接去州牧府見劉表,但在江邊卻意外地遇到了黃祖,他也是剛從江夏過來。
黃祖出現在襄陽,顯然也是謀取政治資源,這便讓劉璟生出一絲疑慮,黃祖的到來,會給襄陽局勢帶來什麼變化?
還有那兩條流言,到底是不是黃祖所傳?還是另有他人。
這時,劉璟改變了注意,催馬向蒯府奔去。。。。。。
這些天,蒯越的心思並不在江夏,而是在南郡,劉表已經正式任命長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