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3部分,兵臨天下,孤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完,曹操步履輕快地向大營走去,已經三更了,他這幾天都沒有休息好,終於可以好好睡上一覺了。
。。。。。。。。
次日上午,又一個爆炸性的訊息迅速在江東軍營裡傳開,江夏軍巡哨扣留了從邾城過來的江東軍五十艘運糧船,船隻駛進了江夏軍水寨內。
不多時,前去交涉的副都督魯肅回來稟報,“江夏軍要求交出太史慈換取糧船。”
為此,周瑜在中軍大帳內緊急召集諸將商議對策,此時黃蓋已經被換回來,他默默坐在主帥座位下首,一言不發,他在大帳內的存在就是一個標誌,向眾人宣示他已經回來,江東軍不再有羈絆。
實際上這就是周瑜給眾人的一種暗示,黃蓋之事,江東軍絕不會讓步。
“大家說怎麼辦?”
周瑜很冷靜地環視眾人,“江東軍在逼我們交人,甚至用斷軍糧來威脅,我想請大家替我做一個決定,我們該怎麼辦?”
周瑜是水軍大都督,江東軍所有重大決定都是由他來做出,現在他既然讓大家幫他做決定,那這個決定一定是感到為難,那會使什麼?
只有一樣決定會讓他為難,那就是撤軍,他沒法向吳侯交代,可如果是眾人一起要求,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這一點眾將都心知肚明,呂蒙第一個起身施禮道:“都督,孔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我們無法和江夏軍走到一起,那麼我們就自己行動,我建議退兵回邾城。”
“為什麼撤到邾城!”
周泰極為不滿道:“我們撤回江東不更好嗎?讓他江夏軍強勢去,他劉璟不是很厲害嗎?那就讓他們自己去對付曹軍,與我們何干!”
大帳內眾人竊竊私語,大多贊成周泰的想法,這時,一直沉默的黃蓋道:“各位,聽一聽都督的意見吧!”
大帳內再次安靜下來,周瑜這才緩緩道:“我們要尊嚴,所以必須離開,但也要給吳侯一個交代,雖然我們不滿江夏軍的傲慢,不願與合作,但如果我們貿然撤軍回江東,會讓吳侯背上失信之名,所以我贊成呂蒙將軍的建議,撤軍到邾城,這樣江夏軍也抓不到我們的把柄。”
眾將皆躬身行禮,“願聽都督安排!”
“很好,那大家回去收拾物品,兩個時辰後,我們啟程離開赤壁!”
江夏軍最終沒有挽留江東軍,下午,江東軍數百艘戰船駛出了水寨,順江而下,浩浩蕩蕩向邾城駛去。
一艘大船上,劉璟站在船頭默默地望著江東軍駛去,如果說他的連環計中還有什麼漏洞,或者說還有什麼他難以把握住的東西,那就是江東軍。
儘管江東軍是以退為進,可如果周瑜擁有大氣魄,坐看兩強相鬥,最後他來收取漁利,那麼他劉璟一點辦法都沒有,問題是,周瑜有這麼大的魄力嗎?
此時,劉璟深深感到了火中取栗的危險。
第382章 東山再起
河間郡易縣,這是河間郡被最北的一個縣,緊靠幽州范陽郡,在曹操去年進攻烏桓的戰役中,易縣便是曹軍的大後方,囤積了大量的軍械糧草。
儘管曹軍備戰荊州,將大半的糧草軍械等物資運去了南陽郡,但易縣的上百座倉庫內依然儲存著為數眾多的糧草和軍械兵甲,也正是因為這樣,易縣顯得十分重要,在普遍駐軍的河北各郡中,唯獨易縣駐紮了三千軍隊。
此時易縣已進入了多事之秋,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易縣和附近的高陽縣、莫縣一起,遭遇了嚴重的蝗災侵襲。
鋪天蓋地的蝗災橫掃一切,它們所過之處,即將成熟的農作物被啃噬一空,易縣種植的豆類、粟米等糧食幾乎絕收,整個易縣的民眾陷入了極度恐慌之中。
隨著時間推移,災荒愈加嚴重,存糧漸漸吃完,大部分人家開始斷糧。
也就在這時,鄴都的批覆終於傳來,准許河間郡開倉賑災,易縣縣衙也開始砸縣城內賑粥,訊息傳出,易縣民眾如蟻聚集,從四面八方向縣城湧去。
小小的易縣縣城內竟然聚聚了從各鄉各里趕來的三萬餘民眾,三萬張口嗷嗷待哺,但幾名縣官卻勾結豪強,倒賣官倉糧食以牟取暴利,能流入民眾手中的賑濟糧只不到三成。
飢餓使各種矛盾漸漸激化,表現出來的便是縣城秩序十分混亂,搶劫、殺人,逼良為娼,城外盜匪橫行,商賈絕跡,城內數萬人在飢餓中掙扎,最後的反抗一觸即發。
這天中午,三名衙役快步來到城南的一條狹窄小巷中,之所以是三名衙役,是因為沒有哪個衙役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