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部分,一個電影帝國的誕生,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場》季刊,堅持了三年,最終無以為繼,才跑到香港來做編劇的。
唐書璇的《大特寫》,開啟了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序幕,而邱剛健的《劇場》,則是臺灣新電影運動的起點。
()免費電子書下載
創辦《電影時代》和《第一電影評論》的經歷,沈衝深刻的感覺到,在資訊匱乏的時代裡,想要快速有效的插手一個行業,辦媒體是最快捷的方式,可以方便的挖掘人才,聚攏人脈,掌握行業動態,擴散影響力。
既然邱剛健辦過雜誌,那就再辦一次好了,正好可以把魏景蒙的題字用上,辦個《電影時代》臺灣版,讓這本雜誌做個明燈,把那些飛蛾都吸引過來。
見面的地點,是段鍾潭安排的一家西餐廳,環境優雅,餐廳中央有個舞臺,就餐時,還有歌手現場演唱。
沈衝也不拐彎抹角,寒暄過後,開門見山的說明了來意,然後問道:“邱先生覺得如何?”
“沈先生,你要投資辦電影雜誌,我舉雙手贊成。”邱剛健人到中年,說話間沉穩有力,“但是我覺得辦《電影時代》的臺灣版,不如辦《第一電影評論》的臺灣版。”
“為什麼?”
“香港很自由,除了邵氏嘉禾,還有大大小小的幾十個獨立製片商,想拍什麼就拍什麼,所以每週都有新聞可以做。”邱剛健放下刀叉,說道:“而在我們臺灣,沈先生,我現在就可以給你寫個新聞稿,然後每期雜誌照著發就行了,連記者都不需要。”
“哦?”沈衝詫異,問道:“什麼樣的新聞稿?”
“談談談,談戀愛;愛愛愛,愛美女;打打打,打壞蛋;殺殺殺、殺**;恨恨恨、恨日本;罵罵罵、罵滿清。”(注1)
段鍾潭在一旁大笑,沈衝也為之莞爾。
“這是事實。”邱剛健沒笑,說道:“臺灣只能拍這些東西,而且採編新聞還要審查,很麻煩,所以我建議沈先生不如投資做《第一電影評論》這樣的評論雜誌。”
“既然臺灣電影內容都被固定死了。”沈衝說道:“做電影評論雜誌也沒什麼市場吧?”
“那倒未必。”邱剛健解釋道:“題材是限制死了,但內容還有探討的餘地,同一道菜,油鹽醬醋放的順序不同,火候不同,味道肯定也不同。”
“邱先生的意思,是做一本以探討電影藝術為主的評論雜誌?”
“是的。”邱剛健痛心疾首,說道:“臺灣報紙上的那些影評,要麼歌功頌德,要麼破口大罵,他們不看電影本身,只看後臺硬不硬,如果沈先生能投資辦一本中立的電影評論雜誌,對臺灣電影業功德無量。”
()
“但是做這樣的評論雜誌,讀者是不是太小眾了?”
“廚子水平高了,食客才會多嘛。”邱剛健沒覺得不對,說道:“好的影評雜誌對電影人有監督促進作用,電影人水平進步了,電影質量就會提高,電影質量高了,看電影的人自然會多,看電影的人多了,到時候買雜誌的人也會多起來的。”
沈衝摩挲著下巴,沒有立刻接腔。
電影是文化產業,匯聚了大量的知識分子,而知識分子,都有個共同的毛病——理想主義。
臺灣不可謂不重視電影業,各種扶持政策層出不窮,然而越扶持越萎靡,彷彿溫室裡的水仙花,好萊塢還沒來,就被香港電影揍的鼻青臉腫,當好萊塢大潮來襲的時候,就一敗塗地了。
這其中最大的緣故,就是臺灣在扶持電影業的時候,一味的去補貼製片業務,而且重點補貼藝術電影,忽視商業電影,彷彿做商業電影很丟人似的。
藝術電影能拿獎,有口碑,但曲高和寡,必然小眾,而一小眾,抵禦風險的能力就會很弱,不需要外部壓力,只要內部稍有風吹草動,就能一夕三驚。
而商業電影,可以吸引觀眾,提高票房,培育穩固的電影市場,完善電影產業鏈,自然而然的具備抵抗風險的能力。
除此之外,兩者在市場上的生存邏輯也是不同的。
藝術電影拍好了,拿了獎,一切榮譽歸製作人,電影產業鏈上的其餘單位可以分潤的好處不足,還要承擔“曲高和寡”的風險,生存鏈條很脆弱。
而商業電影只要拍的夠娛樂,觀眾就多,觀眾多了,票房就高,票房高了,投資就多,投資多了,電影數量會增加,電影數量增加了,市場容量就會擴大,由此形成了良性迴圈。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是至理名言,只有利益均沾,才能創造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