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0部分,千年軍國,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是白痴就是瘋子。
作為有血有肉的人,早在東非的時候,老羅也不過是想簡單的生存下去,然後才是在一系列的詭異推斷之中想著回家鄉。接下來的或者被動或者主動的想法,才把他推到了一隻軍隊領袖的位置上。
而到這個時候,他所需要考慮的已經不只是一支軍隊的問題。軍隊背後的人群才是更大的依託,被動的被世事推著走可不是老羅的習慣。
所以,在赫拉特戰事結束之後,回到營地內,老羅想的更多的是他能做什麼,以及今後該怎樣做。
做一個純粹的軍人,還是做一個領導一個族群的君王?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作為接受了後世完整教育的軍人,老羅比這個時代所有人都清楚,在這個時代,人力才是最大的財富,至於土地只不過是掌控一個時代的附贈品,而糧食則是穩定人心的最關鍵因素,至於其他的諸如鋼鐵、木材、布料等等都是優勢附加的輔助因素,最後才是金銀財寶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對於一個群體或者一個國家來說只是用來標註價值的象徵物,尤其是金銀在沒有發揮它們的貴重金屬的工業用途之前,只能是作為裝飾物而已,寶石之類也同樣如此。
所以作為一個群體的首領,追求財富和豐收之類都是次要的,瞭解人性,掌控人心才是最基本的技能,無論哪個時代。
雖然沒有做過政委或者指導員之類的職務,但作為軍事主官卻不止一次,把握一些人心的動向還是可以的,至少老羅有這個自信。
這種自信並不是只針對軍隊,對平民、工匠……所有人,都是如此。
老羅身邊的戰士不是沒有靈魂的克隆人,身邊的人群也不是資料流的虛擬npc,這個時代這個世界對於他來說更不是什麼魔幻奇幻玄幻之類的異世界,而只是不同時間河流段上的另一隻同後世一樣的現實果實,區別於後世的不同地方只是這個時代人們的衣食住行而已。
這才是他的自信的緣由。
這種自信將會把老羅帶向哪個方向?也許是君王之路吧。
雖然曾經對滯留母國萬里之外的地方感到抱怨,但是現在的老羅更慶幸自己到達這個時代的地點是非洲。
東非到東亞之間遙遠的陸上距離讓他有了認真觀察這個世界的機會,路上消耗的時間也可以讓他不停地整理自己的思路,而這段時間最大的功勞就是可以讓他沉澱下來完全適應這個時代的節奏。
而不是陷入東亞的樊籬裡面與無聊的官吏拼個你死我活——依照老羅的性格、外加對比儒學出身的官吏對武夫的蔑視,那種衝突將是註定難以避免的。
現在,在經歷了從希爾凡到烏滸水這一段路程之後的現在,老羅在為到達這個時代感到振奮,不是為別的,而是為了身邊這些尚武的漢人們。雖然剛剛從希爾凡出來也不過幾個月,這些人——不單是士兵——他們已經表現出了一種尚武的精神,而不是老羅看到的一些資料裡面的軟弱、平庸、無力的娘娘腔。
是的,娘娘腔這個詞彙不好聽,但卻是宋之後的東方文明的寫照。
至少在老羅看來是這樣。
商周開始(夏就不用說了,因為沒法考證),一直到秦漢隋唐,東方的國民性格都是男性化的,而有宋之後,文人士大夫們佔據了官場,開始試圖以嘴炮服人,只是這種技能對內或者可以,對外則一塌糊塗。按說這樣的事情不應該在男性化的國度得以長久保持,但是實際上,這種情況卻一直延續到千年後的chn時期。這不禁讓人吐槽,是儒教對民眾的洗腦功能太強大了嗎?
後世還在軍隊服役的時候,面對鴿派的政治主張,老羅偶爾和戰友胡侃,是否換一個滿臉絡腮鬍子的高官主導chn政治會更好?
胡侃當然只能是胡侃。
但是在這個時代,老羅發現自己這個大鬍子居然可能會改變一方土地的命運,他怎能不振奮?
這種思想上的蛻變讓老羅的想法變得更明晰,至少短時間內不會茫然無措。
所以才有了老羅在離開馬什哈德時候的那一句“也許有一天,我們還會回來的”。
……
蛻變的並不只是老羅本人,跟隨他的前角鬥士們在蛻變,原唐人營的人們也一樣在蛻變……
東行隊伍僅僅用了四個小時就全體渡過了烏滸水,然後一路向布哈拉方向進發。
商人出身的田保田定庵混在一隻平民組成的小隊(一輛浮空車,四輛制式四輪馬車,三十匹馬,十頭駱駝,總計五十人)裡,他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