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7部分,隋末陰雄,淘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段文振的這番話,也說中了楊廣的心事,他站起身,來回踱起步來,走了好幾圈,才停下腳步,沉聲道:“段尚書,你說得有些道理,但沒有明確的證據,不能擅殺大臣,王世充是為數不多的能直言進諫的人,若是把他殺了,那會絕天下言路的,你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能控制此人,為朕所用嗎?”
段文振嘆了口氣,幽幽地說道:“既然陛下不肯痛下殺手,那也只有對其嚴加防範,絕對不可讓其掌握兵權。斛斯政一介書生,不會行軍打仗,可是這王世充卻是天下名將,將略過人 ,陛下萬萬不可授之以兵權,更不可讓其領兵獨擋一面,如此,則國家幸甚,天下幸甚,此乃臣死前一片肺腑之言,還望陛下采納。”
楊廣很認真地點了點頭:“段尚書的話,朕銘記在心!”(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領糧出征
一天之後,遼東城頭,淵太祚看著遠處的大批隋軍正如螞蟻搬家一樣,開始從自己的營寨中撤離,向著前天剛剛運到,堆積如山的輜重與糧草大營裡行進,若有所思,一言不發。
淵蓋蘇文有些按捺不住了,說道:“父帥,隋軍正在撤兵,要不我們開城突擊一下,說不定還能打破圍困呢。”
淵太祚搖了搖頭,一指著面前幾里外,仍然是密密麻麻的隋軍營寨,說道:“現在不可過於樂觀,隋軍並沒有全撤,只是分出了一部分的兵力,向著南邊去了,我看他們是要去進攻平壤城,但即使如此,楊廣的御營**城還在,而且仍然有幾十萬隋軍在圍困著我們,這時候出擊,且不說十有**仍然打不過,就算突出去了,對我們也沒有任何好處。”
淵蓋蘇文的嘴角勾了勾:“可正如父帥所說,他們是往南邊的平壤城去了,若是平壤城被攻陷,那我們遼東城也只有出降一條路,父帥,雖然大王對我們見死不救,可是我們畢竟是高句麗人,也不能坐視亡國啊。”
淵太祚的嘴角邊勾起一絲陰冷的笑意:“兒啊,你放心吧,有乙支文德這個老狐狸在,平壤城絕不可能淪陷,楊廣親臨戰場,連我們遼東城都無法攻克,平壤城比這裡更堅固,守軍又是我們的四五倍,這三十萬隋軍過去,是根本不可能攻下來的。”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說道:“我高句麗現在等於只靠著我們這東部。對抗著隋朝百萬大軍。其他四部加起來五十多萬大軍。到現在還是一動不動,他們絕不是在看戲,而是要等到合適的時機,一舉擊破整個隋軍,傳我將令,抓緊搶修各處城牆,在城內牆根多挖壕溝地道,防止隋軍地穴攻城。接下來大規模的攻城不會有,我們得防著隋軍挖地道使陰招!”
李淵的大營之中,糧草輜重堆積如山,十幾處臨時堆起來的米袋倉庫,已經成了小山一樣,上萬名輜重士兵如同螞蟻搬家似的,不停地來到這些米山附近,把一袋袋的軍糧搬到即將出徵的各軍大車上,裝滿了大車計程車兵們,四人一組。五人一組,吃力地拉著這些因為裝了太多的米。而很難推行的大車,向著營外艱難的行進,而在大營之外,長龍般的軍隊,唱著軍歌,邁著整齊而統一的步伐,正源源不斷地分成幾道,向著南邊前進,人喊馬嘶,號角震天,軍士們的皮靴踏地的聲音,震天動地,十幾裡外都聽得清清楚楚。
李淵和宇文述並肩而立,宇文述一臉得意地看著南征的大軍,笑道:“唐國公啊,這回多虧了你能及時帶著百萬石軍糧趕到,要不然,我還湊不出三個月的糧食,去直撲平壤呢。”
李淵的嘴角勾了勾,說道:“許國公(宇文述受封許國公),李某還是請你再考慮一下,等個三五天再出發的好,現在軍士們是直接把這些米袋子扛在車上,又加上要運輸戰具兵器,負擔實在是太重了,等個幾天,我們把這些米糧做成乾糧,讓士兵們隨身攜帶,會比現在的情況要好得多,人人帶著乾糧,比所有東西全壓在這幾千輛輜重車上,要好得多。”
宇文述擺了擺手:“兵貴神速,那邊來護兒已經攻到平壤城下了,高句麗軍兵敗如山倒,萬一給他搶先得手,攻克平壤,那咱們這回就全白忙活了,唐國公,你我都是出身關隴,這回徵高句麗,咱們也是為了子孫的爵位謀福利,若是讓來護兒這個南蠻子得了頭功,以後陛下勢必更加重用這些南方武將,我們這些把持了北朝軍權長達百年的關隴世家,以後還怎麼混呢?”
李淵嘆了口氣:“許國公,您真的以為高句麗已經無力再戰,連平壤都守不住了嗎?他們現在只是以遼東一地的軍力和我們整個大隋對抗,主力還沒有看到呢,放著四五十萬大軍而一直不出動,所圖者大啊,許國公,你這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