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2部分,隋末陰雄,淘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廣點了點頭,說道:“這個朕自然不會忘,當年朕在先皇滅陳後,還出鎮了揚州總管,負責原南陳之地的事務,結果南陳計程車族高智慧等煽動南陳民眾,造謠說我們大隋要盡遷南人到北方守邊,引發了大規模的叛亂。”
“後來還是你楊尚書親自出馬,轉戰數千裡,將這個叛亂平定的,此事歷歷在目,恍如昨日剛剛發生的,朕又怎麼可能忘掉。”
楊素臉上閃過一抹得意之色,抬頭朗聲道:“老臣是託了先皇和皇上的洪福,將士的用命才能平定這叛亂。”
“當年滅陳之時,南陳的大軍基本上是被擊潰的,並沒有受到殲滅性的打擊。所以民間也保留下了大量的精壯男丁,這是他們起事的條件。”
“而且江南歷經從東晉到南朝的數百年,早已經有了王氏、謝氏、蕭氏這些超級豪門大族。而北方的許多民眾為了躲避戰亂而舉家遷移到南方,沒有土地,只能依附於這些高門大族,所以這些南方高門世家掌控的人口和勢力,比起北方的山東貴族和關隴豪門來說也並不遜色。”
“那高智慧登高一呼,從者如雲,而蕭摩訶的兒子蕭世略。當時人在江南,也被抬出來作為召人的大旗,許多蕭摩訶的舊部看到老上級的兒子參加了叛亂。都紛紛出來投奔高智慧,老臣當年轉戰數千裡才平息了這次叛亂,深知蕭摩訶其人在南朝的巨大影響力,而且他還是蘭陵蕭氏的……”
楊廣突然大聲打斷了楊素的話:“別說了。朕已經清楚了!”
楊素沉著臉。道:“儘管陛下不愛聽,老臣為了國家還是要把這事給說清楚,蕭摩訶既是陳國大將,又是南梁的皇帝家族,蘭陵蕭氏的族人,這雙重的影響力讓他只要去了南方就會如魚得水,以老臣愚見,一旦讓蕭摩訶和王頍去了江南。那事情就真的麻煩了!”
王世充很清楚,剛才楊素的話牽涉到未來的皇后。楊廣現在的蕭妃。剛才楊廣很明顯已經想到了這點,才會打斷楊素的發言,可楊素還是堅持說完。只見楊廣滿面怒容,來回地在龍椅前踱起步來,大殿之上靜得可怕,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著楊廣的決定。
良久,楊廣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坐回了掛著白色紗布的龍椅,聲音中充滿了無力:“那依楊尚書看來,對這個事情該當如何防備?”
楊素胸有成竹地說道:“這需要讓楊諒開始能吃到點甜頭,讓他攻下幾個州郡,最好是能讓他佔了蒲州,給他看到點希望,然後他就會以為勝利就在眼前,不會想著分兵去經營江南。”
“到了李子雄和長孫將軍在他身後點起火來的時候,楊諒只怕是沒有餘力再分出一隻偏師去江南了,而且他肯定對王頍和蕭摩訶也要有所防範的,不會輕易放這兩人回江南招兵買馬。”
“當年前秦帝國在淝水大敗後,前燕的遺臣慕容垂就趁機向前秦皇帝苻堅提出回他的關東(潼關以東,指的是整個中原地區)老家招兵平叛,結果一出了潼關就如魚入大海,一下子就再次建立起了後燕帝國,這個事情楊諒再傻也知道,所以不到走投無路的時候,是不會讓王頍和蕭摩訶去江南的。”
楊廣聽得連連點頭,道:“那究竟要如何做?”
楊素拿出了一卷帛書,對著上面念道:“以老臣多年來的情報,眼下楊諒手上可稱大將的,除了王頍和蕭摩訶外,還有嵐州刺史喬鍾葵,大將軍餘公理、劉建、纂良等人,此外漢王府的謀士,出身於河東裴氏的裴文安也是將帥之才。”
“如果楊諒先派這些人四處出擊,攻下幾處州郡,那楊諒就一定不會想著派王頍和蕭摩訶去江南了,到時候朝廷的勤王之師雲集,楊諒是萬萬無法抵擋的。”
楊廣緊接著問道:“哪些地方可以丟給楊諒,哪些地方是必須守住的?”
楊素沉聲道:“蒲州可以讓給楊諒,讓他要看到打進關中的希望,但蒲津大橋對面的潼關是必須守住的,不能讓他真的一下子打進關中。此外,北邊的朔州和代州,是漢朝時的馬邑與雁門,也是現在幷州連結突厥的兩扇大門,必須關緊!”
“朔州總管楊義臣和代州總管李景,都是知兵善戰的大將,楊義臣的兵馬有數萬,當可自保無虞,甚至還可以南下威脅楊諒的老家晉陽。而李景所部不滿萬人,情況就有點危險了,陛下應該早日下詔讓楊義臣隨時做好援救李景的準備。”
“而從幷州向東,進入河北的冀州和幽州,則要透過太行八徑,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井徑,這裡也是必須防守住的一處要地。”
楊廣點了點頭,長出了一口氣,說道:“有楊尚書在,朕可以高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