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7章 塵埃落定,時代更迭,盛世大明,路人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比於對石亨等人的處置,陸縝和石彪這樣的功臣如何封賞才是更叫朝臣們感到為難的事情。
要真論起來,陸縝他們這次平叛護駕,這功勞已經不比開國靖難要小的,畢竟事關天子就關係到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說一句他們是挽天傾於既倒都不算誇張,所以無論多重的賞賜都是不為過的。
但朝中官員卻並不希望給予陸縝他們過多的封賞與榮耀,畢竟他們所代表的身份與他們完全相對。一個是錦衣衛指揮使,一個更是軍中武將,要是給了他們太大的封賞,只會顯得朝中官員太過無能——雖然從這次的叛亂看來,這麼說還真不算冤枉了他們——而且,這還會助長武將的氣焰,這可不是如今當政的文官們所願意看到的情況。
不過這等功勞也不是賞賜一些金銀絲帛就能打發的,別說天子了,就是深知內情的朝中官員也不會認可這樣對待大功之臣。要真這麼做了,朝廷如何還能服眾?今後再有什麼變數,還會有臣子不顧一切地保衛天子,保衛大明麼?
於是在這段時間裡,朝中重臣便為此開了數番廷議,幾經爭辯與討論,終於在最後把一份還算能讓大家所接受的封賞章程給擬定了出來——
先是對石彪,雖然其叔父石亨已被定為謀大逆的重罪,但他在緊要關頭能明辨是非,同時臨陣反戈,那罪名自然是落不到他頭上了。同時,他那些直系親屬也得以倖免,不必受石亨的牽連而被拉到菜市口問斬。
同時,因為他之前就屢次立下戰功,只是之前曾被石亨掩蓋了不少功勳的緣故,所以朝廷查明之後為其平反,將本來屬於石亨的武清伯的爵位轉到了他石彪的頭上。最後,更是以如此良將豈能長困京師的由頭,將他調往遼東鎮守邊關,也算是了了他的一樁心願。
對於朝廷如此安排,石彪是很滿意了。他本來就是因為擔心跟著石亨謀逆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再加上對叔父的怨恨才反戈一擊的。現在能保全家人性命,自己又有爵位在身,還有兵權守邊,還能有什麼不滿意的?
就在接到旨意後不久,也就是石亨等人被拉到菜市口處刑當日,石彪便帶著一些人馬,迅速離開了北京城,直奔遼東守邊去了。等待他的,必然是一番全新的天地,以他的本事,也必能在遼東大展手腳,為大明開創出一番不一樣的局面來。
至於比石彪功勞更大的陸縝,議功的朝中官員卻有些犯難了。經過好幾場的爭論,才終於決定將他封為衛誠伯,同時加恩他去世的父母及尚屬年幼的子女,再給他府上的妻子也加了三品誥命。至於金珠寶玉之類的賞賜,自然更是少不了了,和其他的一比,卻又不怎麼顯眼了。
其實按照陸縝這次立下的功勞,即便封他一個國公都不算過分,但他的身份卻讓朝臣很難把如此大的一個爵位封給他。別看陸縝現在還擔著錦衣衛指揮使一職,但其實他依然算文官。而大明朝自立國以來,文官能被封為公侯的,真正是鳳毛麟角,也就開國時的李善長被封作吳國公,結果還落了個身死族滅的下場。就連功勳卓著的劉伯溫,也不過得封誠意伯而已。
要論功勞,在群臣看來陸縝縱然有護駕救國之舉,但終究是比不得這兩位創我大明的先輩的,所以最終給他封個伯爵,已算是極大的恩榮了。
當然,雖然口中是這麼說的,這些人心裡依然覺著有些過意不去,畢竟陸縝此番功勞實在太大了。在一番斟酌後,他們便決定把該給的封賞分到他亡故的父母與妻兒身上,這樣也算是對陸縝有個交代了。
而當天子看了這一番安排後,卻依然很有些不滿。在他看來,以陸縝這次的功勞,即便不能封為國公,好歹也該封侯才成。
不過這一回,朝臣卻是竭力反對,直言此乃祖宗規矩,自開國之後,朝中就沒有一個被封為侯爵的外官文臣,若是為陸縝一人破例,只怕會惹來天下人的非議,這反倒會給陸縝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就是陸縝自己,在聽了這番解釋後,也出面勸說朱祁鈺:“陛下,臣此番所以不顧安危與那反賊作戰,為的只是保陛下安全,護我大明安定,從未想過事後能得到多少賞賜。現在,朝廷能將臣封為伯爵,已讓臣惶恐不安,不敢再得太多,不然卻讓那些為國守邊,捐軀在外的將士們作何想?
“何況,朝中大人們還加恩於臣之父母子女,讓他們也深沐皇恩,臣以不敢再奢求太多,對陛下,對朝廷,臣只有感激,沒有半點不滿之情。此等心思,皆發自臣之肺腑,還望陛下明鑑。”
見陸縝本人都這麼說了,而且就目前來看,此事確實無法再說服朝臣再作改變,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