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8章 得入君眼,盛世大明,路人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朝的歷史,在朝堂上很大一部分就是一場君臣間的鬥爭史。
開始的時候,是君權佔著絕對的上風,無論是洪武帝朱元璋,還是永樂帝朱棣,那都是強勢到極點的霸道人主,臣權被死死壓制不說,許多人更是動輒得咎,朝不保夕,只能謹守自己人臣的本份,憋屈得很。
但到了仁宗皇帝后,情況就變得大不一樣了。臣權得到了極大擴張,君權卻被一點點地侵蝕。畢竟人的能力有高下,精力更是差別巨大,後面的子孫自然是不可能和開國天子那旺盛的精力與強大的控制力相比的。所以他們只能把原來屬於自己的權力一點點出讓給下面的臣子。
由此,本來只是作為天子秘書機構的內閣權力就逐漸增大,足以和皇權相抗。當初朱元璋罷丞相設內閣為的是獨攬大權,可他做夢也想不到後世的不肖子孫竟會使皇權喪失得比任何一個朝代都快,要是泉下有知,太祖皇帝恐怕就要跳出來大殺四方了。
當然,後來的皇帝們也並不希望這樣的事情不斷惡化,於是從宣宗時開始,就設立了一個司禮監的機構來和內閣打擂臺,以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
身為天子,除非你有太祖太宗那樣驚人的戰鬥力,否則孤身作戰的你確實無法和滿朝的文官鬥。所以關鍵時刻就得找幫手了,身邊得信的太監,這時候便成了他們最順手,也最信得過的存在。
或許一開始宣宗並沒有要拿太監去和朝臣打擂臺的想法,只是閒來無事教宮裡的太監一些知識而已。但隨著時間推移,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司禮監也終於徹底地冒了出來,形成了朝廷權力巔峰的第三極。
為了助漲司禮監的權勢,天子甚至把本來屬於自己的一部分批閱奏疏的權力也給了這些太監們。因為批閱奏疏用的是硃砂紅筆,所以便被稱作批紅。而內閣遞交進宮裡的奏疏又是藍皮封面,故稱藍本。於是,一紅一藍,就顯得尤其登對了,卻不知是不是哪位天子突發奇想搞出來的顏色對稱,或許這位天子是個處-女座吧。
此時的王振就在司禮監裡拿著硃筆批看著送全國各地送進來的奏疏,突然就被一道從大同送來的捷報給吸引住了,就是筆尖落下朱點都沒有太過在意:“這時居然有韃子犯我邊鎮?還叫當地兵馬給打得潰敗?”
身邊的幾名隨堂太監雖然在各自忙碌著,但卻也在注意著王公公的神色變化,只要能哄得這位祖宗高興了,對他們在司禮監和宮裡的地位可是大有幫助的。見他突然頓住,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幾雙眼睛便也小心地瞟向那奏疏,想搞明白這上面到底寫的是什麼,他到底是喜是怒。
片刻後,王振的眉毛便揚了起來:“最近北邊的韃子可是越來越不成話了。之前幾次要挾讓朝廷開榷場,現在榷場開設了,又有人不安分,最終釀成一場兵禍,真當我大明不敢收拾他們麼?”
一頓之後,他又繼續道:“這次,這個叫陸縝的廣靈縣令就做得很不錯,狠狠地為咱們朝廷爭了把臉,是該好生表彰才是!”
他這段時間有意學鄭和立軍功的心思身邊這些太監們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一聽這話,他們已猜到了老祖宗的心思,紛紛附和起來,有大罵蒙人卑鄙貪婪的,也有誇這個不曾聽說過的七品縣令的。
只有一名叫曹瑞的隨堂太監說了一句:“這位陸縣令不但有些勇氣和本事,而且這目光也頗為長遠。他可是表了態的,說對韃子絕不能太過保守,即便不能像太宗時那般屢次北伐,也該給予他們一個大大的教訓,讓他們不敢輕言進犯才是。”
“說的好,這個陸縝就這番話說得最是在理了!”王振當即一拍桌子肯定道,還衝曹瑞誇讚似地一點頭。
其他人都有些妒忌地看了這位幸運兒一眼,只因為這份奏疏他之前看過,所以才能說出最是符合王公公的說辭來。這些人心裡那個恨哪,自己怎麼就沒想著看看這份捷報呢?
但在笑了一會兒後,王振的面色又有些陰沉了下來:“只可惜哪,這麼個有見識的人終究只是個七品縣令而已,人微言輕,朝中根本不會有人真個認同他這番話的。”
其他人這下都有些傻眼了,這話真不好接。畢竟如今的司禮監才剛剛起步,在朝中力量單薄得緊,想主導朝廷輿論可不容易。本來以陸縝一個邊地文官的身份或許還能做做文章,可一個縣令,在高官滿地走,權貴多如狗的京城裡實在太不起眼,根本沒人會去在意的。
就在王公公有些氣餒的當口,那位曹瑞公公突然心裡一動,想到了剛才自己翻到了另一份奏疏,那上面說的也是這個陸縝。仔細想了一下後,他便賠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