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4章 親征之爭(上)第五更,盛世大明,路人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那麼片刻間,太廟跟前有著上千官員的廣場突然一片肅靜,針落可聞,似乎這上千人的呼吸都因為天子的一句話而停了下來。

在這詭異的沉靜之後,所有人才倏然回過神來,齊齊變了臉色。而率先出來的,居然是一向老成持重,已多少年都沒有主動在朝會上陳奏過什麼,已然白髮蒼蒼的胡濙:“陛下萬金之軀,身系天下安危,萬不可冒險出京哪!”說話間,老人已呼地一下跪在了天子跟前。

隨後,無數聲音也此起彼伏地響成了一片:“陛下萬不可如此哪!”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更何況陛下乃萬乘之尊!”

“還望陛下三思,收回成命哪……”

看著群臣一個個爭先恐後地出來跪在地上,用最激烈而誠懇的言辭來勸阻自己北伐的這一決定,年輕的大明皇帝不覺便有些慌了。自他登基以來,還未曾遇到過這樣群情洶洶的場面呢,難道自己這一回真的錯了?

有那麼一瞬間,朱祁鎮甚至都有了點頭答應他們的衝動。畢竟這朝廷可不是他一人能說了算的,這些朝臣的意見自己還是得尊重一下不是?只是話到嘴邊,他又很是不甘心,因為這是他許多年來的夢想,是一個少年郎渴盼建功立業的夙願,實在不希望就這麼被毀去。

陸縝也跟著群臣一道跪了出來,但看起來,他卻顯得極其冷靜。因為他已隱隱有了一種感覺,恐怕這一回歷史依然會沿著它原有的軌跡往前而去了。

雖然群臣的反應很激烈,但想必歷史上當皇帝提出這一決定時,大明的朝臣的反對聲也不會弱過今日。可結果他還不是去了北方麼?所以在陸縝看來,與其把心思花在如何阻止天子北伐一事上,還不如想想怎麼幫著皇帝在與蒙人的戰鬥中獲得一場勝利,從而避免那場浩劫呢。

不過像他這麼冷靜的人終究只有一個,即便是于謙,此刻也都慌了神,和其他同僚一樣高聲叫嚷著,讓天子莫要做出後患無窮的決定。或許這些官員裡之前還有人在打著繼續阻撓整個北伐決定的主意,可這一刻,所有人都只剩下了一個念頭,那就是隻要天子改變主意,那別的什麼都可以商量。

王振目光陰惻惻地盯著這些朝廷文官,只感覺牙都癢癢的。因為在他看來,這些人的所做所說可不光是在阻止天子北伐,更是在阻撓自己去建立功業。身為天子跟前最得信重的大太監,也只有當朱祁鎮御駕親征時,他才有機會如老祖宗鄭和般去戰場上立下不朽的功勞。

不過他此時的身份畢竟不是朝臣,在太廟這樣的地方可沒有他開口說話的餘地,所以只能暫時壓下怒火,給了前方不遠處某人打了個眼色。

這位,是新任的都察院右都御史葛洪昌,雖然已年近花甲,但因為只是二甲末尾的出身,更沒曾入過翰林院,所以官路一途便極為坎坷,不但升遷緩慢——往往有功別人得,有過他來背——而且在朝中還總是被人有意無意地拿來取笑,這讓他對那些同僚自然充滿了怨恨。

在眼看著自己已沒有了任何指望的情況下,身在官場的葛大人終於拋棄了作為文人,作為官員的矜持與尊嚴,毅然決然地投靠到了王振的門下。

事實上,這些年來圍繞在王公公身邊的這些朝臣裡,有一半人都是因為在朝堂上受人排擠,難有出頭之日,才不得不劍走偏鋒,冒著聲名盡毀的風險來賭一個前程的。

葛洪昌靠著巴結王振而在去年終於如願般地升作了右都御史的高位。但同時,他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朝中同僚更對他心生鄙夷。而今日,他更得完全站到滿朝文官的對立面去了。

在昨晚接到王振傳出的手令時,葛洪昌整個人都糾結了,一整夜裡,他都沒有閉過眼。因為他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麼。恐怕自己一旦跳出來,就會成為眾矢之的,為百官所唾棄,成為過街老鼠。

但此時的他早已沒有了退路,既然選擇了投到王振手下,那就只有一條道走到黑了。不然首鼠兩端的話,下場只會更慘。

當看到王振給自己打了眼色後,他的身子便猛地一震,知道決定自己一生的關鍵時刻終於到了。於是,在深深地吸了口氣後,他便大踏步地走了出來。

此時,群臣都是跪伏在地,想用這一鄭重其事的姿態來表達自己的決心。可葛洪昌卻並沒有下跪,而只是彎腰衝皇帝深施一禮:“陛下聖明,北伐之事關係到我大明江山穩固,確實只有御駕親征,才能確保這一場大勝!”

這話一出,所有跪在地上懇求天子收回成命的官員們都愣住了。然後大家齊刷刷地抬頭朝這邊望來,正看到葛洪昌這“鶴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