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0章 犧牲者(上),盛世大明,路人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歷史上的許多重要變故,都是由一件極小而不起眼的事情所引發,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朝中爭鬥大抵也是如此。

當兩股朝中勢力要爭個高下時,他們不可能立刻就擺開了陣勢互相指責攻伐,而是會藉著最近官場裡的某件小事為切入點,再把對方勢力徹底拖入到自己所佈下的包圍或陷阱之中。

這一回,陸縝在杭州的一系列案子就成了王振一黨用以打壓原來主政的文官勢力的一個藉口。本來還只是暗地裡的行動,隨著廷議之上雙方把話挑明,戰事也就隨之展開。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戰火的戰鬥,但其兇險卻不比真正的戰場要差多少。朝中分屬兩方的官員們紛紛以筆為槍,以奏疏為弓矢,各自尋找著自己的理據,藉著陸縝一案大做文章。一時間,通政司的官員忙得不可開交,幾日工夫,就有不下數百份有關於此的奏疏送了過去,最後落到內閣和天子的案頭。

要是換了一個控制慾強些的皇帝,比如後來的嘉靖,在遇到這事時自然會藉機讓兩黨鬥個兩敗俱傷,而他這個皇帝也好從中坐收漁翁之利,是為帝王心術,御下之法。至於處在這場風暴裡的陸縝,最終的下場一定會相當不妙,就算不死,也會因此被定個重罪流放邊遠。

但好在,如今朝中做主的乃是個溫和的天子正統帝朱祁鎮。當他發現自己所倚為左膀右臂的王振與胡濙等老臣一派起了爭端後,第一反應居然是息事寧人,儘快將這場風波給平息下去。

為此,朱祁鎮還特意將幾名相關官員叫到跟前,都好生地安撫了一番,直言朝堂當以和為貴的道理。又說如今天下太平不易,實在沒有必要再因一點小事就爭鬥不休,這麼一來,只會讓天下萬民不安,讓某些敵人找到可趁之機。

一番話下來,反正就是在和稀泥。只是看似不偏不倚的話語裡還是偏向了王振一方。畢竟,本來論朝中聲勢,如今還是這些老臣更強,他們終究經營多年,門生故吏無數,又豈是這幾年才冒起的王振一黨能相比的。

可在天子這麼一番安撫後,就把王振一黨的地位提到了足以與胡濙他們平等的位置上。如果說這一做法還不是太明顯的話,朱祁鎮隨後下的另一道旨意就可以讓滿朝臣子都知道他是站在王振等人一方了。

當時,刑部還在糾結於該如何處置陸縝的案子,是該派人去杭州,還是該下令讓浙江提刑司把人直接押送進京受審——這兩個做法可有很大區別,前者說明他們是對案子有所懷疑,還需要詳查;而後者,則是幾乎認定陸縝罪名成立了。

可這時,宮裡卻傳來了一道旨意,著令他們不必再繼續查案,只給陸縝定一個有違下官之禮的罪名。同時,吏部那裡也收到了一份旨意,而在接到這之後,胡濙卻愣住了:“罷官……陛下竟要因這莫須有的罪名罷了陸縝的官?”

當看到自家上司看了旨意後一副吃驚的模樣,有那親信之人忍不住也湊上來看了一眼,一看之下,也全都愣在了當場,半晌說不出話來。

“大人,這不是亂命麼?我們可以封駁了回去!”有人很快反應過來,頗為激動地說道。

“不錯,把旨意拿去六科,讓他們行使封駁權!”

在後世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皇帝那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可以說是為所欲為,只要是他下達的命令,那就是聖旨,是天下臣民所必須從命並遵循的。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至少在如今的大明朝,皇帝的權力遠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龐大。甚至連他想要頒佈某條聖旨,都未必是合法,可以為臣下所駁回,是為封駁。

沒錯,連皇帝的聖旨在大明朝都可以分為合法與非法。合法的才叫聖旨,那上面除了皇帝自己用印之外,更得有內閣的印章;而非法的,也有一個說法叫中旨(不是豎起來的那根……),在面對這種旨意時,作臣子的是可以不承認的。

當然,雖然說臣子們有這樣的權力,可真敢著做的,卻是不多。因為誰都知道,這會帶來什麼後果。如果遇到的是像永樂這樣的雄主,你敢駁他的聖旨,他能要你的腦袋。但目前的正統皇帝顯然就不是能叫百官如此畏之如虎般的存在,所以即便駁了,大家心裡也沒有太大負擔。

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面對這一說法,胡濙卻沒有聽從,而是在沉吟後苦笑搖頭:“這其實嚴格說來並非聖旨,甚至不算中旨,談何封駁?這不過是陛下自己的一點意見罷了。”

“啊?”眾人都是一驚,但隨即胡濙的話就更讓他們感到吃驚了:“而且這一回,我們似乎只有退讓,遵從陛下之意一條路可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逍遙雷王

元如一

重生之娛樂帝國

大刀闊斧

龍的煩惱

丟丟

戀戰星夢

韓錯

十佳女

冬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