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1章 復官在望(中),盛世大明,路人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廠大璫頭項符年跪在桌案前的地面之上,這位一直以來都讓人心寒的辣手人物此刻卻連大氣都不敢喘上一口。因為他面前的,正是如今權傾朝野的王振王公公,而且他還是前來領罪的,因為之前王公公交代下來的事情他們東廠並未能完成,于謙已在昨日進了北京城了。
在聽了他膽戰心驚的稟報後,王振就一直處於沉默中,既沒有發怒,也沒有讓其起來說話。但就是這種隱晦難明的態度,才最是叫人不安,不一會兒工夫,項符年已冒出了一頭的汗,要知道此時已是深秋,北京的天氣都讓人覺著有些發寒了呀。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是一動不動地跪伏在地,生怕一個擦汗的動作會讓王公公對自己更加的惱怒。
終於,在長時間的沉默後,王振開口了:“你起來吧,此事也怪不得你們,誰能料到那于謙這回竟會鬧出這麼大排場來,居然一路都請了當地官兵護送。”
居然就這麼輕易放過了自己?這一結果,讓項璫頭大有種幸福來得太突然的感覺,愣怔了一下,才用力地磕頭:“謝公公體恤!”
“不過,于謙那裡還是得派人盯緊了,咱家要知道他的一切舉動。”王振說著,目光裡閃過一道精芒來:“要是連這點小事你們都辦不好……”
“那小人一定提頭來見!”項符年趕緊保證道。他也相信,以東廠在京城裡的眼線勢力,要盯住于謙的一舉一動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將對方打發之後,王振的臉色終於陰沉了下來。對於謙,他有著一種天然的敵對心理,不光是因為這人一向硬直的性格,以及天子對其幾乎言聽計從的信任,而是因為他能清晰地感覺到此人與自己不是一路,並且是個很難纏的對手。
以往于謙在地方任官,王振倒還不怎麼將其放在心裡。但這一回,他已被拔為兵部侍郎,那對王公公的威脅可要大上許多了。所以,他才會給東廠的人下達這麼一個命令,只可惜他們依然沒能讓其死在半道之上。
對於這一結果,王振其實也早有所預判了。畢竟於謙不是尋常官員,身邊也有不少得力之人,想要應對來自東廠的刺殺也不是太難。但像這次般,居然讓他們連出手機會都沒有,就讓他大感不滿了。
不過如今正是用人之際,所以王振沒有多作追究。但這並不代表他就肯這麼算了,因為他已知道得很清楚,于謙為什麼會一反常態地做出如此佈置。
“又是這個陸縝,他又一次壞了咱家的好事。看來,只把他罷官還不夠,必須儘快把這個禍患徹底除掉才成哪。”王振心裡已暗暗動了殺機,而且他相信,以自己如今的權勢,要除掉這麼個連官都不是的小人物應該是輕而易舉的。
可還沒等他打定主意,派哪方面的人去對陸縝下手呢,一名隨堂太監就小心翼翼地來到了門口:“老祖宗……”
王振看了這位面上為難的傢伙一臉,沒好氣地哼了聲:“有什麼話,進來說便是了,何必如此扭扭捏捏的?”
這位才提起長袍下襬,小心進入堂中,然後才把手中一份奏疏規規矩矩地遞了上去:“公公,這是通政司那兒先一步截下來的,請您過目。”
“嗯?”王振有些奇怪地順手接過那份奏疏,不明白這位為何會來如此一招。這通政司是專門接發奏疏公文的朝廷要緊衙門,不過以如今他王公公在朝中的地位權勢,有什麼都會經他之手,對方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不過在目光落到這份奏疏上後,他的面色就是一變,神情嚴峻起來。因為這份奏疏的陳奏者的身份,居然是胡濙!
胡濙可是四朝元老,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遠超絕大多數朝臣,一般來說,他要想稟奏什麼事情,都不需要透過通政司遞交,直接入宮面奏便是。而這一舉動本身,便已表明他要奏的事情非同一般,竟是需要走正規程式了。
而這奏疏的內容,就更讓王振頭疼了。因為這居然是胡濙替數月之前被定性為可能通倭而罷官的陸縝的一番辯解,而且裡面還隱隱提到了,他所說的一切都是有證據可依的!
如果光是這麼一份奏疏,王振還不會太感為難。既然東西能落入他手裡,縱然無法將之銷燬,但扣上幾日,等著自己想出應對之法再交上去也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很顯然,以胡濙之精明,他怎麼可能在明知道王振如今在皇宮內外之權勢後,還做出如此打草驚蛇般的愚蠢舉動來呢?
唯一的解釋,那就是這不過是他對王公公發起的一份戰書。事實上,他已經開始實施自己幫助陸縝的計劃了。
這,才是叫王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