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7章 結局(上),盛世大明,路人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蘇州安定計,為朝廷大局著想,罪官唯有息事寧人,把此事的影響壓到最小。而且當時漕幫也曾答應罪官,今後會安分守己,不再做此等違法亂紀之事。故而,罪官才會在最後答應了替他們隱瞞一切真相……還望於大人明鑑!”
聽了趙克遠的這一番講述後,康思川的臉色數變,竟有些不知該怎麼說話才好了。捫心自問,若事情真擺到了他的面前,恐怕他也難以做出最好,最公正的抉擇,甚至多半也會妥協吧。
如果陸縝在此,一定會覺著這一作法相當眼熟。這等維穩,只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手法,實在和後世某些地方官員的行事準則太也相似了。可以說,中國千年以降,官場的那套手段幾乎就沒有太大的變化。
面對這一說法,于謙卻冷笑出聲:“好一個巧言令色之徒,明明你犯下大錯,如今說得卻跟自己是為朝廷才揹負罪名一般。這運河,可不是漕幫的運河,而是我大明朝廷,我大明百姓的運河。難道就因為漕幫能幫官府一些小忙,就能任其在地方胡作非為?你身為地方官,難道就不曾想過為民做主?
“至於你所說的從大局出發,就更是笑話了。運河豈是區區一個漕幫就能掌握得了的?即便官府公正辦案,把犯罪之人捉拿定罪,給天下人一個交代,難道其他漕幫之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幹出叛逆朝廷之事來?即便真有少數人出於所謂的義氣做出此事來,恐怕絕大多數漕幫幫眾也是不會跟隨的。
“本官還可以告訴你一點,這運河,非漕幫而興。恰恰相反,這漕幫是因運河,因漕運才有今日之盛。你所說的那一切,不過是拿來自欺欺人的鬼話而已,完全不值一提!”
一番話,說得鞭辟入裡,直指要害,便是康思川也聽得呆了。原來一切都是自己想岔了,原來那漕幫根本就沒什麼好顧慮的!自己之前怎麼就想不到這個道理呢?
至於趙克遠,更是面色灰白,一張嘴似張非張的,卻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因為于謙這話,已徹底粉碎了他的底氣,讓他真真正正的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錯。
“來人,將趙克遠給我拿下,帶回府衙仔細審問!”于謙再次下令。他知道,在擊破對方的心理防線後,此案已徹底告破了。現在的趙克遠,再不可能為李燕九他們說話,即便沒有確鑿的證據,有了他的證詞,也足以定李燕九以下的一干漕幫之人的重罪了。
身邊的那些官軍此時本來是有些恍惚的。於大人的這番話說得有些深,讓他們好半天才能漸漸回過味來,心裡對這位大人那是相當敬服的。直到其這一聲令下後,他們才如夢初醒,紛紛答應一聲,隨即上前,將趙克遠反剪,再拿繩索把他五花大綁了起來。
至於趙家其他人等,只能先看管軟禁起來,不得讓他們離開家門。在案子還沒有最終定論之前,趙家眾人還無法被定罪。
這時,康思川則走到了于謙身邊,鄭重其事地朝他一拱手,並深深地彎下腰去:“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於大人,下官受教了。”
于謙此時的目光重新變得平和起來:“康知府過譽了,只要心思純正,這種道理誰都可以看透。希望你今後也能如今日般有著純正之心,為朝廷,為百姓儘自己的一分心力。至於這案子,接下來就交由你來處置了。”
于謙這話,說得康思川先是一愣,隨後便是一喜。這是把份大功勞直接送了過來哪。只要把案子真相問明白了報上去,即便得不到朝廷的嘉賞,之前御下不嚴的罪過也就能抵消掉了。
明白這一點的康思川當即拱手:“下官多謝大人相助之恩。”
對此,于謙只是灑然一笑,也沒說什麼,只鼓勵地衝其一點頭,便邁步離開。
而其身後,康思川在深深地吸了口氣後,便也把手一揮:“帶人回去,咱們連夜就把此案給審個明白,好早些將陸先生他們給救回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