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四章 近身膝法,綜合格鬥之王,胡油,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般情況下來說,衛冕拳王應該是最被大家廣泛看好的角色,可隨著總決賽漸漸臨近,輿論卻出現了詭異的“倒丁”態勢,各種帖子、各種新聞層出不窮,絕大部分觀點竟然都是唱衰丁鵬的。
——論拳網網站將熱帖《期待嶄新空氣》置頂,專欄作家劉若愚刊登了署名文章《逼近拳王》,聯賽高階顧問、前省拳擊隊錢指導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支援王晉,浪浪影片更把小同學的訓練日常搬上直播……就像有一雙看不見的大手在背後操縱一切,“挑戰者必勝論”甚囂塵上。
外界的喧鬧倒是沒有影響丁鵬,他在私人拳館中閉關修煉,根本不去理會那些紛紛擾擾,更別說發表言論回擊了。
白髮蒼蒼的教練員老陳一面給弟子纏手,一面開口指導戰術。
“王晉已經充分證明了速度優勢,在這方面你根本幹不過人家;另外,一米九八對兩米零三,他的臂展要比你長出五公分來,防反型打法實際也失去了意義。”
丁鵬頭:“嗯,那小子衝得特別兇,退避的風險似乎更大。”
“所以,我們只剩下一條路可走了。”陳教練神情嚴肅。
丁鵬目中浮現厲芒:“近身對攻!”
“沒錯。主動貼近對方,拿出你的拳法優勢來死死頂住。他從來沒有打過第二回合的經歷,假如我們可以成功熬過第一回合,必將對王晉的信心造成沉重打擊,獲勝的希望就非常大了。透過研究影片,我還發現田軍、馬克都曾經用上勾拳命中過他的下巴,你要在這方面多多加強。”陳教練道。
丁鵬點點頭道:“是……”
四強賽先後進行,王晉比丁鵬要率先結束一個星期,理論上備戰時間更足,可以說佔了點小便宜。老丁打過無數次背靠背賽事,倒也不甚在意,因為混到他們這個級別,已經沒啥困難克服不掉了。
一個拳手究竟要具備什麼素質,才夠格被稱為成熟?
冷靜、智慧、專注,要懂得審時度勢。
丁鵬無疑是位老練的運動員,他有過六十場以上的職業戰績,搏擊經驗相當豐富,旅美的經歷鍛造了他大級別首屈一指的拳擊技術,風格可軟可硬,可遠可近,加之臨戰心態沉穩,所以貫徹任何戰術都不成問題。
老丁的陪練手共計有四位,很快便一個接一個走進拳臺進行實戰演練。
這些漢子牛高馬大、體格健碩,一看就知道都是久經訓練的好手,可當他們站到丁鵬的面前時,卻根本沒有任何還手之力,淨剩下捱揍的份兒。
丁鵬的上、中、下拳腿組合又重又狠,尤其近身拳法非常精湛:左擺加右勾、左右擺拳、左勾加上勾幾種套路諳熟犀利,打得陪練員們叫苦不迭,就像喝醉了酒般東倒西歪。
——還有一點不能不提,那便是丁鵬的膝法!
眾所周知,膝法要算近身格鬥中最強力的殺招之一,打實了輕者當場KO,重了甚至會對人體造成極其恐怖的傷害。常見的膝法大概有直膝、飛膝、跳膝、衝膝、側膝等等等等,大家最熟知的應當算箍頸頂膝了,此類技術被泰拳手發揚光大,已經成為現代技術必修的重要課程。
丁鵬個人很少做雙拳箍頸,他喜歡用單臂摟抱脖頸,或者雙手拉扯對手的肩膀發招,期間特別注意保護自己的下巴。這裡是有原因的,雙手箍頸意圖明顯,而且幅度過大,容易遭到對手的勾拳反擊。
丁鵬特別愛用如下兩招,十分猛烈兇殘。
第一:直膝。
直膝是膝法的常見基本技術,啟動時左腳邁向對手,提起右膝,腳尖衝下挺動髖部,用膝關節沿著直線攻擊對手。出直膝時後仰加送髖的動作能夠增強打擊力度,同時會給對方出拳帶來一定難度。
丁鵬的直膝密度大、發力協調,招招瞄著陪練的小腹痛下殺手,招術使得純熟之極,顯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且他的殺招都夾雜在各種拳拳組合、拳腿組合之間,突然性很大,更加防不勝防。
對戰中有個鏡頭堪稱經典:陪練箍住脖頸準備發膝撞擊,他則順勢雙臂伸直撐住陪練的兩肋,身子迅速向後拉去,廢掉敵人的進攻意圖,然後再起直膝重重地撞在那哥們兒的腰腹之間!這就是“直膝破箍頸”的精彩表演啦,在中式的搏擊中,此畫面絕對難得一見!
第二:日式單點膝。
RB拳手的膝法自成一派,他們很少做箍頸動作,特別熱衷於各種凌厲的單發點膝,效果比較生冷。點膝發招時不必像泰拳似的總需要憑著箍、拉、扯的諸般動作借力,直接憑空打出,招法簡潔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