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6部分,江山美人志,散發弄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直奔此次行軍的極西端波羅的海的海濱,這是帝國第一次將控制權和影響力推進到一直被視為中西大陸內海的地區、無論怎麼說,這一事實將會讓自己載入帝
國之冊,崔文秀雖然見慣了風風雨雨,但是還有忍不住有一些興奮的感覺。
波羅的海和愛琴海就像一個葫蘆的兩個葫蘆球一北一南橫亙在中大陸和西大陸之間,而馬爾馬拉島鏈就像系在葫蘆上的一條細帶不規則的灑落在兩個葫蘆球接合處,數百個大小不一的島嶼遍佈其間,大名鼎鼎的君士坦丁城便座落在最大的克里特島上,而縱橫於這片海域上的海盜更是憑藉其天然的優勢讓兩大海域的各國海軍艦隊都無可奈何,當然這些海盜之所以猖撅無比也有其特殊原因。
不過這一切似乎都和印德安人無干,雖然印德安人在波羅的海沿岸有著並不算的海岸線,但是印德安人似乎天生就是陸地民族,對於海洋並沒有多大興趣,價值海線上平直,沒有多少有價值的港灣,而沿岸的濱海沙漠地區盜匪也是異常囂張,使得商路斷絕,所以整個海岸線幾乎沒有一個像樣的港口城市,內地產的許多商品要輾轉運到西大陸,要麼就只有從漢森同盟過境,要麼就只有從梅利公國境內港口出海,這種奇怪的現來的確有些令人感到無法理解,但卻是事實。
崔文秀的目光從西面漸漸轉向南面,向南就是呂宋人控制下的西澤行省和雷波行省了,伏爾加河從克爾曼與西澤邊境處突然改道南下,穿越西澤行省進入雷波境內,最後在雷波境內注入波羅的海,伏爾加河良好的運輸條件似乎也並沒被印德安人利用起來,除了下游西澤行省到入海口,中上游幾乎就沒有什麼河港碼頭。有些時候真的很難理解印德安人究竟是怎麼想的,這樣良好的條件卻沒有人願意利用,看看印德安人中普通民眾的貧苦潦倒,崔文秀也覺得這樣一片富庶的土地上竟然有如此多的窮得吃不起飯穿不起衣的人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第四十三節 拉與打(1)
崔文秀雖然不是民政長官,但是他卻知道這片海濱對於整個帝國,尤其是帝國西部一直蔓延到印德安地區有多麼重要,從西域到北呂宋,還有整個現在正在融入帝國的印德安地區,所有商品外運不得不經過漫長的陸路,誠然帝國道路交通狀況已經得到了很大改善,而且還在日益發展之中,但是水(海)路運輸低廉的運費無疑是陸路無法比擬了,能夠在這片海濱上建立起一兩座港口,無疑可以持帝國在整個中大陸的商
業運輸重心轉移到這裡,當然這還需要克服海上那些海盜們這個障礙,但是這畢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了。
西印德安地區比起東印德安和南印德安顯然要貧瘠許多,一方面因為土地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頻繁的教派衝突引發大量戰亂,不單單是指尼葉教和聖靈教之間的衝突,尼葉教與羅門教之間、尼葉教內部各教派之間都存在著很深刻的矛盾,這在一個強大的統治權下也許能夠得到壓制,但一旦失去了威權控制,那這些矛盾就不可避免的爆發出來、而目前的西印德安就是這副情形。
德斯坦和德信兩個行省目前聖靈教已經有了一定基礎,正在和尼葉教的摩尼派爭奪信仰主宰權,尤其是德斯坦行省、聖靈教在漢諾威公國的大力支援下已經穩穩居於主導地位;而麥納原來一直是尼葉教內部兩大教派摩尼和嘉葉教派爭奪領尋權,但是聖靈教已經成功的插進來一腳,並且成功的奪取了上層貴族地信任。這使得麥納行省的形勢更為複雜:法罕和克爾曼兩行省是尼葉教的嘉葉派佔據著主導地位,但也有一定限制,西部濱海地區以遊牡部族為主的勢力範圍,嘉葉派力量更強大,但是在東部農耕地區,摩尼派仍然有深厚的基礎,兩派平分秋色;至於呼羅行省則是羅門教在西印德安地區的橋頭堡,羅門教在這裡穩守著最後一塊陣地。
以扎胡丁家族為首的遊牧部族面臨全面侵入的聖靈教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他們也清楚他們本身是無法和有著整個漢森同盟作後盾的聖靈教抗衡地,要想維持他們信奉的尼葉教在這個地區的地位。那就必需要有一個更強大的支持者,而唐人似乎成了唯一選擇,尤其是唐人在對宗教信仰上表現出來的寬容和自由讓他們怦然心動。所以當唐人一拋過來橄欖枝時,他們沒有多餘猶豫便投入了唐人的懷抱。帝國要想在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也需要和這些地方勢力合作,尤其是要在濱海地區建立起一兩座能夠成為帝國西邊領地商品輸出碼頭的港口城市,在安全上更需要這些傢伙地配合。
扎胡丁家族的族長有些敬畏的望著眼前這個一身儒雅之氣的男子。青衫博帶,似乎者不出半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