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4部分,智冠天下之風流軍師,熱帶雨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頭無敵的雄獅。
另一人頭頂嵌寶紫金冠,身披纓格紅錦袍,腰繫碾玉獅子帶,腳穿鷹嘴抹綠靴,手中的一柄大錘也令人望而心生畏懼。
“燕人張翼德來也!”
“南蠻盂獲來也!”
兩將齊聲大喊,聲音幾乎蓋過了兩軍交戰的聲響。
衛特司吃驚地望著前頭兩將,感慨道:“誰說漢人弱小,就是這兩人,在草原上也是罕逢對手。”
兩軍一相交,烏孫騎兵立刻就被張飛和盂獲撕開兩道口子,將他們衝了個七零八落。混亂不堪。
這時,左右兩翼的陷陣騎兵充分的利用他們靈活的優勢,隨意屠宰著失去衝擊力又被衝亂的烏孫士兵,另外已經撤退的兩支陷陣騎兵也在張南的帶領下迂迴到了烏孫士兵的後方。
原來,高順在見了烏孫騎兵的反擊後。就審視度勢了一番,他覺得單憑自己士兵的力量要想面對人數高於自己,又強悍的烏孫騎兵,即使是勝利也是慘勝,於是他就果斷的改變了戰鬥計劃。
用自己的小股士兵來拖住對方,再讓戰鬥力最強的“黑甲鐵騎”來進行突破,打亂對方的陣型,再利用自己的騎兵有雙邊馬蹬的特點,來打殺對方被衝亂的殘兵,最後再借用輕騎兵的速度繞到了烏孫兵的後方,對烏孫士兵給予了致命的打擊。
前後左右四路一起圍殺。
藍餘和衛特司根本就分不清楚對方到底有多少士兵,烏孫士兵計程車氣也急速下跌,不過由於陷陣營的騎兵有限,雖然高順的戰法出色,但是還是被藍餘和衛特司等人利用這一缺點強行突破了一個缺口逃了出去。
藍餘領殘兵回老營。
到了老營前。
一股肅殺之氣從營中傳來。
衛特司心生警覺,仔細看了一下營寨,立刻高聲道:“父王,有些不對勁,您看此營中明顯有經過整修的痕跡,還有許多營帳搭的位子並不正確。”
藍餘心頭一驚。看了一遍營帳,這一看立刻嚇了他的三魂六魄。高聲喊叫道:“還好王兒警覺,不然我烏孫必然全軍覆滅。”
原來,這事要追溯到百年前。
當年漢人常惠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缺乏和盟誠意的匈奴單于,背棄信義,欲以高官厚祿拉攏蘇武和常惠背棄國家,歸順匈奴。蘇武、常惠不辱使命,不失氣節,義正詞嚴給以痛斥,匈奴單于惱羞成怒,扣留了他們。
匈奴為消磨蘇武和常惠的鬥志,對他們分而治之,拘遣蘇武於北海(今貝加爾湖一帶)牧羊,囚常惠於官府牢獄。以繁重的苦役折磨他,妄圖以此淫威,使他們屈服,背叛漢室。如果說蘇武在北海受的是飢寒困頓,罕見人煙之苦。而常惠此時己淪為匈奴達貴的宮廷奴隸,完全喪失了做人的自由。然而,常惠始終不忘自己是堂堂大漢的使節,苦愈重而志愈堅,他嚴格的恪守著自己民族崇尚的“士可殺而不可辱”的氣節和信念,挫敗匈奴人多方面的威脅、利誘和欺騙,堅持19年而不屈。直至漢胳帝繼位,匈奴與漢重新和好,匈奴單于才將不辱使命,十九載如一日的蘇武和常惠釋放,厚待以禮,送回漢朝。
常惠返漢後,受到同僚們的稱讚和漢胳帝的信任,委其光祿大夫之職,留在宮廷作皇帝處理匈奴問題的顧問和應對事務。宣帝繼位後,匈奴與漢的關係又日趨緊張,邊事時有發生,為了聯合西鄰諸國一道抗擊強敵,徹底清除邊患,宣帝遂命悉知匈奴的常惠為校尉,持節出使西域烏孫國,與其結盟合作,共同抗禦匈奴。
可是匈奴來去如風,夜襲,偷襲令人防不甚防。常惠根據自己對匈奴的瞭解,和中國的五行創了一套非常出色的防禦匈奴偷襲的下寨方法,最後漢、烏合擊匈奴,大獲全勝,消滅了共同的患害。
由於常惠是文官,回朝後沒有再次領兵的機會,此下寨方法就失傳於大漢,而烏孫歷代卻是記住了這套下寨方法,此下寨方法一直流傳至今。(以上皆為野史,正誤不論)
而趙雲等人並不知情。他們也只是依照諸葛亮所給的錦囊所設定的請君入甕之計。他們都不知道有這一回事。
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諸葛亮的連環妙計再絕,也不是老天的對手。
3…237中卷 第237章 智勇雙全——趙子龍
上回說道,諸葛亮打算用連環計策,以請君入甕之法,將入侵的烏孫異族一網打盡。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諸葛亮的計策雖然絕,但他並不知道烏孫族有一個獨特的安營方法,結果讓心思鎮密的烏孫王子衛特司發現了其中的破綻。
烏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