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部分,明朝的那些事兒,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蓋的。

有氣節的人並不只有以上的這幾個人,與齊泰一同在廣德募兵的翰林修撰黃岩、王叔英在聽到齊泰被抓的訊息後,知道大勢已去,便沐浴更衣,寫下了他們人生最後的遺言:

生即已矣,未有補於當時

死亦徒然,庶無慚於後世!

然後他們雙雙自盡而死。對於這兩位書生而言,他們已經做得夠多了,誠如他們的遺言所述,他們一生光明磊落,無慚於後世。

事實證明,氣節決不只屬於那些士大夫們,普通人也有氣節。

台州的一位樵夫就是一個有氣節的人,他是一個沒有在歷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這也很正常,因為在當時,他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每天上山砍柴,然後挑到城裡去賣。他賣柴從不開二價,也從不騙人。很多人買他的柴,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都不應該與靖難扯上什麼關係。然而他這樣的一個人卻在聽說京城陷落後,投東湖而死。

也許有人會覺得他很傻,無論哪個皇帝登基,你不是照樣砍你的柴,過你的日子,但我卻認為他的行為已經告訴了我們,公道自在人心。

他雖是一個普通的樵夫,卻心繫天下,作為一個普通人,他沒有辦法去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抗議,投湖自盡就是他唯一的表達方式。

普通人也可以成為英雄的,只要你有勇氣。

除去文人和老百姓外,一位武將也表現出了他的忠誠,此人是盛庸手下的大將張倫,在盛庸兵敗投降後,北軍也希望招降他,張倫笑著說道:“你覺得我是一個會出賣自己的人嗎?”

說完毅然赴死。

張倫是一個不起眼的將領,我們之前也並沒有提到過他,他雖然沒有什麼戰功,卻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