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部分,明朝的那些事兒,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間為理由,把使者打發走了,然後他接著回去和那些部下們討論對策,會議中,有人提出趁此機會可以偷偷逃走,明軍必然追趕不及。這個觀點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援,阿魯臺也認為不錯,便決定派遣部分軍隊先走。

然而就在他們調遣軍隊之時,外面突然傳來了巨大的喧譁聲和馬鳴聲!阿魯臺立刻意識到,明軍開始進攻了!

然而此刻的明軍大營也並沒有接到發動總攻的命令,掌管中軍的副將安遠伯柳升聽到外面亂成一片,大為吃驚,馬上出營察看。他驚奇地發現有數千騎兵已經奔離營區,殺向敵軍。柳升大為惱火,認為是有人違反軍紀私自出戰,但當他看清那支騎兵的帥旗後,就立刻沒有了火氣。

因為那是皇帝陛下的旗幟

這可了不得,萬一出了什麼事情不是鬧著玩的,柳升立刻命令大營士兵不必列隊,立刻緊跟皇帝,發起總攻!

這一幕混亂的發起者正是朱棣,自從他派遣使者前往阿魯臺軍中後,便一直注視著對方的動向,而阿魯臺的緩兵之計自然瞞不過他的眼睛,要知道,他自己就是搞陰謀詭計的行家裡手,當年為了爭取時間,還裝過一把精神病人,在這方面,阿魯臺做他的學生都不夠格。

而當他發現敵軍遲遲不作答覆,陣型似乎有所變化時,他就敏銳的判斷出,敵軍準備有所動作了,至於是進攻還是逃跑,那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要立刻抓住時機,痛擊敵軍。

於是他顧不得通知後軍,便親率數千騎兵猛衝對方大營!在他統率下的騎兵們個個英勇無比,以一當十,要知道,帶頭衝鋒的可是皇帝啊!那可不是一般人,平日神龍見首不見尾,貴為天子的人,現在居然拿起刀和普通士兵一起衝鋒,還身先士卒,衝在前面,領導做出了這樣的表率,哪裡還有人不拼命呢?

跟著皇帝衝一把,死了也值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朱棣的鼓舞下,明軍如下山猛虎般衝入敵陣,瘋狂砍殺蒙古士兵,朱棣更是自己親自揮刀斬殺敵人,士兵們為了在皇帝面前表現得更好一點,自然更加賣命。經過兩三次衝鋒,阿魯臺軍就徹底崩潰,阿魯臺帶頭逃跑,而且逃跑效率很高,一下子逃出去上百里地。他本以為安全了,可是明軍卻緊追不捨,一直跟在他屁股後面追殺,阿魯臺精疲力竭,跑到了回曲津(地名),實在跑不動了,便停下來休息,可還沒有等他坐穩,明軍就已趕到,又是一頓猛砍,阿魯臺二話不說,扭頭就逃,並最終以其極強的求生本能再次逃出生天,但他的手下卻已幾乎全軍覆沒。

在獲得全勝後,朱棣班師回朝,經過這次打擊,韃靼的勢力基本解體,大汗被殺,實力大大削弱。阿魯臺被明朝的軍事打擊搞得痛苦不堪,手忙腳亂,四處求援卻又無人援助,無奈之下,他於永樂八年(1410)冬天正式嚮明朝朝貢,表示願意順服於明朝。

此戰過後,北方各蒙古部落無不心驚膽戰,因為明朝的這次軍事行動讓他們認識到,這個強大的鄰居是不能隨意得罪的,說打你就打你,絕對不打折扣。

朱棣的這次出征雖然沒有能夠完全解決問題,但也沉重地打擊了敵對勢力,為北方邊界換來了一個長期和平的局面(至少他本人是這樣認為的)。

旁觀者的崛起

韃靼戰敗的訊息,震驚了很多蒙古部落,他們沒有想到,由黃金家族統領的蒙古本部居然如此不堪一擊,而在他們中間,有一個部落對這一結果卻十分高興,這個部落就是瓦剌。

我們前面說過,瓦剌和韃靼之間有很深的仇恨,估計也超過了人民內部矛盾的範疇,在明軍進攻時,瓦剌作為與韃靼同一種族的部落,不但不幫忙,還替明朝政府解決了本雅失裡這個禍害。這樣的功勞自然得到了明朝政府的嘉獎。作為這場戰爭中的旁觀者,瓦剌得到了許多利益,然而明朝政府想不到的是,不久之後,這位旁觀者就將轉變為一個參與者。

瓦剌首領馬哈木是一個比較有才能的統治者,他並不滿足於自己的地盤,而自己的最大競爭對手阿魯臺已經被明軍打成了無業遊民,他所佔據的東部蒙古也變得極為空虛,馬哈木是個見了便宜就想佔的人,他開始不斷蠶食西部蒙古的地盤,幾年之間,瓦剌的實力開始急劇膨脹,佔領了很多地方。此時阿魯臺卻缺兵少將,成了沒孃的孩子,他只能去向明朝政府哭訴,可是每次得到的都是“知道啦”“你回去吧,我們會和他打招呼的”之類的話。

上學時候的經歷告訴我們,打小報告的一般都沒有好下場,阿魯臺也不例外,他告狀之後境況不但沒有改變,反而經常捱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殤

泰達魔王

仕途沉浮

莊無魚

絕品醫生

痛罰

寵妻之老公太霸道

靜默成繭

將遇良才

青澀春天

奈何公主想嫁我

陌驕陽